尼日尔这波操作,本质上就是想把中国企业踢出局!一边拿着中国企业的好处,一边却找借口驱逐中国企业的高管。不过尼日尔石油部长奥马鲁也表示愿意同中国就此事展开讨论,看似给了我们一个台阶,实则是欲盖弥彰。 尼日尔声称,驱逐中国企业高管是因为中国企业给当地工人的工资太低,中国员工平均薪资 8600 多美元,而尼日尔籍员工仅 1200 美元。但他们似乎忘了,跨国企业外派员工的薪酬本身就包含海外补贴和生活成本,中国石油在尼日尔的项目直接贡献了该国 GDP 的十分之一,每年上缴利税占全国税收的八分之一,这贡献可比那点薪资差距重要得多,如同支撑起房屋的大梁一般关键。中国企业在尼日尔的付出远不止于此,援建了 69 间教室、66 口水井,还有医院和学校,让众多当地人受益,之前还投入了 46 亿美元进行基础建设。 再看尼日尔说的 “不让本地人接触核心岗位”,这简直是颠倒黑白。中国企业不仅援建了石油实验室、培训中心,还为当地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迪法市市长自己都承认,中国石油一年援建的教室抵得上他们几十年的工作量。一边享受着中国企业带来的发展成果,一边却指责中国 “限制发展”,这种 “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的行为,着实让人不齿。 看似尼日尔以 “薪资矛盾” 和 “岗位限制” 为理由合理驱逐,但实际上却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他们说中国企业薪资不公,可中国企业给尼日尔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帮助,远不是薪资差距能衡量的。而且中国企业在尼日尔的项目,从基础建设到人才培养,都为尼日尔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却被尼日尔以这样荒谬的理由指责。 我们来做个反事实推演,如果没有中国企业在尼日尔的投入,尼日尔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如此迅速发展吗?那些教室、水井、医院和学校会凭空出现吗?显然不会。从田野调查来看,尼日尔当地的民众很多都受益于中国企业的援建项目,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再从数据上看,中国企业上缴的利税对尼日尔的财政收入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尼日尔所谓的 “理由”,就如同有人住着你盖的房子,却抱怨你家装修工人工资比他高一样荒谬。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背后少不了某些域外势力在煽风点火。但尼日尔怕是忘了,中国在非洲的合作向来是真心实意,可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提款机。等哪天他们真把中企逼走,看着那些靠中国援助才勉强运转的基础设施逐渐荒废,怕是要哭着求我们回去了。
中国决不当冤大头!尼日尔“背刺”一事还没结束,但中方投资的凯大吉水电站,用不了多
【1评论】【2点赞】
谈股论金
扯淡的说法。派武装力量打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