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孙元良大摆宴席,邀请师以上将领参加。见应者寥寥,他杀心大起,准备将策划起义的董宋珩等人捕杀。 可惜,他的算盘终究是落空了。董宋珩又岂是他孙元良想杀就能轻易杀的了的呢? 董宋珩,出生于一个战乱的年代,但却怀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小的时候,见证了家乡惨遭战争的伤害后,他便立志长大后加入军队,为国效力。 后来,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以及敢打敢杀的勇敢精神,董宋珩很快就在国民党中站稳了脚跟,并拥有了不算低的军衔。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周围各种事件的发生,董宋珩之前一直要为国民党效力的决心逐渐发生了改变。 他逐渐意识到,解放军在做的事才是真正为民为国的好事,于是,他和好友曾甦元决心起义。通过起义,参加到正确的队伍中去,或许能让自己有一个更正确的方向。 可他这样的想法却引来了孙元良的忌惮。无他,早在多年前,董宋珩和孙元良就曾因为职位之争有过嫌隙了。所以,董宋珩一有任何动作,孙元良难免就会猜忌。 所以,孙元良设下了这场邀请众多高级将领来参加的宴会。实质上,这场宴会不过是孙元良想用来杀掉董宋珩等人的鸿门宴罢了。可董宋珩显然也不是吃素的。 在他收到这份邀请时,他就知道孙元良真正的目的为何。因此,他同样向孙元良回了一封信。信中,他不仅表明了自己的坚定立场,同时表明自己并不会干涉他孙元良的不同立场。但同样,如果孙元良对他加以阻挠,他也是会不客气的。 就这样,孙元良的刺杀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结束了。从这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出董宋珩敏锐的觉察力和洞察力。 后来,董宋珩和好友曾甦元一起,成功完成自己的起义,加入到解放军的队伍中来。自此,董宋珩真正走上一条可以为祖国和人民真正效力的道路。 徒留孙元良,虽然当时大权在握,但留给后人的只有那不算好的 名声。董宋珩和孙元良的故事,虽然涉及到了二人的私怨,但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现实。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之所以能够如此壮大,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像董宋珩这样忠义、爱国爱民之人的加入。也正是那个时期的一场场起义,才推动了历史的不断向前。
解放战争期间,真实的国民党军队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