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特朗普的“孤立主义”?世界应如何应对美国的战略转向 过去八十年间,美国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今这一角色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当美国以“安全保障”为名勒索乌克兰矿产开发权,当吞并格陵兰与加拿大的威胁若隐若现,当北美贸易战硝烟再起——种种迹象表明,当下的美国已然成为全球动荡之源。 这种混乱绝非政策失误的副产品,而是精心策划的战略选择。通过制造全球性动荡,美国政府企图以打压他国为代价实现“美国优先”。这种霸凌行径能够得逞,实则是“信息疫情时代”集体焦虑的畸形产物。面对这种新型威胁,国际社会应当采取流行病学防控思维:既然特朗普政府执意推行孤立主义,世界不妨顺势而为。 但“顺势而为”绝非效仿孤立。相反,世界各国亟需强化多边协作机制。无论是应对经济发展还是气候变化,这些全球性挑战的紧迫性并未因美国缺位而消减。务实做法是承认美国参与国际事务已弊大于利——正如美国财长贝森特与国务卿鲁比奥缺席南非G20峰会所昭示的,解除美国参与国际协调的负担实为双赢。 当美国失去建设性作用,国际协调机制需要探索新路径。欧盟等传统多边主义践行者正在加强政策协调,新兴市场国家也展现出维护国际经贸秩序的决心。比如,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东盟与欧盟自贸协定谈判取得突破,都展现出国际经贸合作的强大生命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应对气候变化、防控安全危机等全球性议题,从来都需要集体智慧和共同行动。 当然,美国在联合国、IMF、世行等国际组织中的地位仍应未动摇。但多边主义践行者在这些平台上的政策协调无需再迁就美国立场。面对特朗普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冲击,各国须清醒认识到:单边妥协只会助长霸凌气焰,集体反制才是破局之道。正如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警示的“不联合即毁灭”,建立关税报复联动机制势在必行。 当丛林法则取代国际法治,世界各国唯有以实力捍卫秩序。给予特朗普政府渴望的孤立与关税,或许正是重建规则的最佳路径。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国际社会既要对破坏性行为保持清醒认识,更需坚定合作信心。任何逆时代潮流的单边行径都不得人心,唯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或许才是世界的出路所在。
制裁了一圈特朗普才发现被严重低估的中国靠他的三把火已无能为力了特朗普第二个任
【5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