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立千年的岳阳慈氏塔 基本概况 慈氏塔又名慈氏寺塔,位于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南路西侧宝塔巷。它是一座七级八方实心的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身高34.58米,占地面积46平方米。除塔基由五层花岗石铺砌外,其余均用青砖砌筑,胶结料采用黄砂泥浆。 历史沿革 慈氏塔始建可追溯到唐显庆三年(658年),当时在此建有佛楼,后梁乾化四年(914年)在南楼故址修木质“一字关”塔,为慈氏塔前身,北宋熙宁年间毁于大火。现存古塔为南宋荆湖制置使孟珙于淳祐二年(1242年)所修。 名称由来 据光绪《巴陵县志》记载,“慈氏”指佛教中的弥勒佛,佛以慈悲为本,弥勒即梵文“慈氏”的意思,故称慈氏塔。 建筑特色 慈氏塔塔身底层较高,往上逐层低矮,面阔层层内收,形成柔和的收分线条。层檐间用叠涩法,在挑出的青砖上贴以青瓦,再用砂浆堆塑莲花图案,线条圆润优美。第一层原有东西相通的塔门,清康熙大修时封闭,自二层以上,每层四向各砌佛龛一个,内置精雕细刻的佛像一尊。第七层的平座上设有栏杆和望柱,各层高翘的檐角上皆挂有铜风铃,塔顶作八角攒尖式,顶上立铁刹,由覆钵、相轮、宝盖、圆光等构件组成,相轮底座由八根铁链通过扁铁连接直贯塔基。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慈氏塔始建于唐代,历经多个朝代,见证了岳阳地区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是研究岳阳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 宗教价值:作为佛教宝塔,它反映了当时佛教在岳阳地区的兴盛和人们对佛教的信仰,对研究佛教文化在湖南地区的传播和发展意义重大。 - 艺术价值:慈氏塔建筑精美,高拔挺秀,表现出朴素浑厚的风格,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装饰细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湖南现存最早的砖塔之一,体现了唐宋时期的艺术风格。 - 旅游价值:慈氏塔与岳阳楼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岳阳城独特的天际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是岳阳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看岳阳 爱我大岳阳 岳阳旅游指南
伫立千年的岳阳慈氏塔 基本概况 慈氏塔又名慈氏寺塔,位于岳阳市岳阳楼区洞
潮人读书
2025-03-30 23:08:17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