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为何宁愿技术断层消失,也不肯卖给中国呢? 2015年,印度空军派出苏-30MKI战斗机赴英国参加代号“Indradhanush”的军事演习。 在印度军事建设中,几乎70%的军事装备来自俄罗斯。 在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二次履新访问印度时,双方达成了一项价值约30亿美元的军事合作协议。 这笔资金对于印度而言是巨大的投资。 这笔资金主要用于采购高技术含量的军事装备,如战斗机和直升机。 可以推测,这些装备大部分将用于加强印度的防御力量,并可能针对中国。 印度在南亚地区的军事采购策略,始终围绕着成为全球大国的目标展开。 但不影响中俄两国在多方面的合作保持稳定。 2015年,俄罗斯决定向中国出售S-400防空导弹系统,并随即达成了一项价值20亿美元的协议,向中国出售苏-35战斗机。 一些分析员认为,中国在获得先进俄罗斯武器的同时,也改变了全球武器交易的格局。 然而,实际上,中俄之间的军事合作并非外界所想象的那般顺畅。 尽管俄罗斯愿意向中国出售一些重要武器,但在更高级别的军事技术转让方面,俄罗斯却显得格外谨慎。 近年来,俄罗斯已将大量武器系统出售给印度和越南,甚至包括一些原本被认为是俄方“镇国之宝”的武器,如S-400导弹系统。 在与印度和越南的军事交易中,俄罗斯所提供的S-400数量远超过中国。 这背后是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在领土争端和战略部署上存在分歧。 俄罗斯并未站在中国一方处理一些争议,尤其是在与日本的外交关系上,俄罗斯不断寻求突破。 尽管中俄在某些领域保持合作,但俄罗斯始终对中国的崛起感到警惕,尤其是在经济和安全领域。 此外,中国国内的军事技术发展速度极快,已经能够自主生产与俄罗斯先进武器相类似的装备。 中国采购的苏-27和苏-30战斗机技术在国内得到了成功的复制与改进。 俄罗斯的军火商对中国的仿制能力感到担忧。 早期,中国的武器制造业确实以模仿外国的先进装备为主,尤其是模仿美军的武器系统。 中国的CQ系列步枪最初就是按照美式M16步枪的设计进行复制生产。 尽管起步较晚,但中国逐渐提升了制造技术,精密度也日益提高。 CQ系列步枪从最初的粗糙设计,到后来逐步完善。 在枪械的精度、射程等核心性能指标上,中国逐步走出了仿制的桎梏。 以CQ-A步枪为例,这款步枪虽然外形上与美国的M4卡宾枪相似,但在多项技术指标上已经超过了原版。 CQ-A采用了全浮动式枪管设计,这一创新减少了射击时的震动,提升了射击精度。 同时,CQ-A的有效射程达到了500米,超过了M4的450米,初速度更高,穿透力也得到了增强。 更为惊人的是,CQ-A在100米射程内的精度,弹着点分散度不超过2厘米,远超M4卡宾枪。 不仅如此,相对于M4,CQ-A的价格低廉,性能却不逊色,甚至在一些方面有所超越。 特别是对于预算有限的国家而言,中国制造的武器提供了一个高性能又价格合理的选择。 中国不仅学习和模仿了国外的先进技术,还能够通过国内庞大的生产能力,降低成本。 俄罗斯这个世界军事强国的市场对中国的CQ系列步枪也表现出了热情。 尽管俄罗斯本身是全球领先的武器制造大国,但中国的CQ系列步枪还是在俄罗斯的民用市场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特别是在俄罗斯的军事爱好者中,俄罗斯军事博主伊戈尔在对CQ-A的评测中,表示这款步枪的精度比M4更高。 尽管俄罗斯是一个传统的军事强国,但中国武器的高性价比却让许多俄罗斯消费者无法抗拒。 在俄罗斯国内,CQ系列步枪的销量出现了增长。 另一方面,早期,中国通过购买苏联的苏27战斗机,并基于此进行逆向工程,成功研发出了歼11战斗机。 歼11战斗机的开发,仅用了几年时间就显著提高了性能,与苏27原型相比,具有更优的综合性能。 之后,基于歼11,中国又进一步研发出歼11B,其性能领先苏27达20年之久。 自1990年代初引进苏27以来,中国在其他军事装备上复制和改进了多种俄罗斯武器模型。 据统计,中国对俄罗斯武器的仿制事件超过500起。 在早期,这些技术的提供,加速了中国军工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变。 如今,中国已不再依赖模仿发展,而是通过自主研发,使其性能全面超越原有模型。 参考文献:[1]孙烈.中国武器制式体系的建立与发展(1864—1955)[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6,8(3):297-306
俄为何宁愿技术断层消失,也不肯卖给中国呢? 2015年,印度空军派出苏-30MK
陌上伊人笑
2025-03-30 20:33:29
0
阅读: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