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对这段文字的注释、翻译: 注释: 1. 方志:记载地方情况的史志。 2. 先儒:前代的儒者。 3. 朱赣:西汉人,曾著有关于各地风俗的文字。 4. 顾野王:南朝陈时期的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著有舆地方面的记载。 5. 贾耽:唐代地理学家,著有《十道录》 。 6. 矧(shěn):况且。 7. 懵(měng):糊涂,不明白。 8. 《唐六典》:唐朝一部行政性质的法典。 9. 职方氏:古代官名,掌管天下地图等。 10. 版籍:户籍和地图,泛指疆域、土地。 11. 圣朝:这里指当时的宋朝。 12. 闰年之制:这里指规定闰年时要更新地图等资料的制度。 13. 吴:这里指古代的吴郡。 14. 大中祥符:宋真宗赵恒的年号。 15. 《图经》:记载地方风物、地理等的书籍。 16. 朝请大夫:古代的一种官职。 17. 临淄晏公:指晏元献公的儿子,临淄人。 18. 元献公:晏元献公即晏殊,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19. 世济其美:指后代继承前代的美德。 20. 敝庐:谦称自己的家。 21. 长文:即作者朱长文。 22. 练定:人名,与作者和晏公相识。 23. 屏迹陋巷:指隐居在陋巷。 24. 阙如:空缺,缺而不言。 25. 朝议大夫:古代官职名。 26. 武宁章公:武宁人章公,具体名字未提及。 27. 政最:政绩最优。 28. 临:来到。 29. 睿谟(ruì mó):皇帝圣明的谋略。 30. 神烈:神圣的功业。 31. 声教:声威和教化。 32. 海隅出日:指偏远的地方。 33. 罔不率俾:没有不遵从的。 34. 傥(tǎng):倘若。 35. 方州:指地方州县。 36. 州民:州中的百姓。 37. 前许州司户参军:以前担任许州司户参军的官职。 翻译: 方志这类学问,是前代儒者所看重的。所以朱赣关于各地风俗的记载,顾野王关于地理方面的记述,贾耽的《十道录》,都在前代的史书中被称赞。大概圣贤之人不出家门就能知晓天下之事,何况是居住在这个地方,怎么可以对这里的古今情况都不了解呢? 根据《唐六典》记载:“职方氏掌管天下的地图。”凡是地图,命令郡府每三年绘制一次,和户籍等一起上报到尚书省。本朝沿袭了这个制度,有闰年更新地图等资料的规定。大概是城邑有迁移改变,政事有增减变化,户口有增多减少,这些情况不可以不考察清楚。吴郡是古老的郡,它的图志相互传承已经很久了。 自从大中祥符年间皇帝下诏编写《图经》,每个州都任命官员进行编辑,而编写的详细或简略大概取决于编写的人。而各位官员修订编写的时候,确立分类体例,根据所记录的内容进行删减整理。 要把天下的经典文献进行修订编定,文字不得不简略,所以过去的事迹和奇异的传闻很难全部记载下来。从祥符年间到现在,已经过了七十多年了,这期间的近期发生的事情,还没有记录下来。 元丰初年,朝请大夫临淄人晏公出任吴郡太守,晏公是已故相国元献公晏殊的儿子,喜好古代文化且学识渊博,世代继承先辈的美德。他曾经到我家对我说:“吴郡遗留下来的事迹和古今的文章都被埋没没有收集起来,现在我想要编纂整理,而和我交好的练定认为只有你能做这件事。”我自己考虑到我隐居在陋巷,不曾走出家门,对于寻访探求资料是很困难的。而练君领会晏公的意思,多次来催促鼓励我。于是,我参考各种书籍记载,搜集旧有的传闻,写成《图经续记》三卷。凡是《图经》里已经记载完备的内容就不再记录,向来不知道的内容就空缺不写。恰逢晏公被免去太守职务,我就把这本书藏在家里。 现在的太守朝议大夫武宁人章公,治理吴郡三年,因为政绩最优而被任命再次担任此职,近来因为来到我居住的地方,对我说:“听说你曾经写过《图经续记》,我希望看一看。”于是,我稍微对它进行了润色修改,抄写好后献给了他。把它放置在郡府中,用来作为咨询阅览的资料,确实可以用来解决疑惑不明的地方,探寻利弊得失,为议论提供依据,这不是说空话。当今圣上有圣明的谋略和神圣的功业,声威和教化广泛传播,即使是偏远的地方,没有不遵从的,拓展土地、开辟边境,增加了许多郡县。倘若再次命令地方州县重新修订地图和典籍,那么这本书或许会有可取之处。如果书中事情有缺漏简略的地方,还应当进行修订补充。那些古今的文章,另外编为《吴门总集》。 元丰七年九月十五日,州中的百姓、以前担任许州司户参军的朱长文呈上。
以下是对这段文字的注释、翻译: 注释: 1. 方志:记载地方情况的史志。
书竹随心过去
2025-03-30 14:03: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