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一名刚刚成年的小战士为了炸毁敌人的碉堡,竟然甘愿

暖阳温暖人心 2025-03-29 21:24:34

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一名刚刚成年的小战士为了炸毁敌人的碉堡,竟然甘愿用生命去拉响炸药包,小战士牺牲后,百姓替他请愿,希望毛主席能够为他题词,但却遭到了主席的婉拒。 1956年初夏,隆化县董存瑞烈士陵园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扩建。陵园中央,一座巍峨的纪念碑已经完工,只等各位领导人的题词镌刻其上。眼看着落成仪式临近,陵园筹建工作组的干部急匆匆地前往北京,带着隆化县委的一封特殊请愿信。 "全县22万人民希望毛主席能为董存瑞烈士题词。"这是请愿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 几经周转,工作组终于等来了回复,一张16开大小的题词纸映入眼帘:"舍身为国,永垂不朽",落款"朱德"。能得到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这无疑是莫大的荣誉,但全县期盼的毛主席题词却始终未见踪影。 时间回溯到1948年5月25日,隆化战役刚刚结束那天。冀热辽军区司令员程子华走进隆化中学,看到一群战士坐在地上抹泪哭泣。这些刚刚打了胜仗的战士为何如此悲伤?原来,他们的班长董存瑞为了掩护部队冲锋,手托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暗堡,自己也壮烈牺牲了。最令人心痛的是,战友们找遍了牺牲地,没有找到一点遗骸,只找到了一只鞋。 程子华被深深打动,立即嘱咐秘书齐肃搜集董存瑞的事迹,撰写报道。七月十一日,《共产党员不顾身 董存瑞自我牺牲使隆化战斗胜利完成》的报道登上了《群众日报》,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开始广为传颂。 董存瑞,这位1929年出生于河北怀来县的农家子弟,13岁时就曾机智掩护区委书记王平躲避日军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他参加了抗日自卫队,随后加入八路军。在军旅生涯中,他先后荣立3次大功、4次小功,获得3枚"勇敢奖章"和1枚"毛泽东奖章"。1947年3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爆破组长。 "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华中学的外壕里去!"这是董存瑞在战前动员会上说的话。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了他生命的预言。在隆化战役中,当部队冲锋遭遇敌人桥形暗堡封锁时,董存瑞挺身而出:"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他带着炸药包冲向暗堡,左腿负伤依然坚持前行。由于暗堡结构特殊,无法放置炸药包,他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随着一声巨响,19岁的生命定格在那一刻。 2009年9月,北京人民大会堂,董存瑞被正式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这位牺牲时年仅19岁的战士,用短暂的生命铸就了不朽的丰碑。然而,鲜有人知,在毛主席为何未给董存瑞题词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层的考量。 隆化县委工作人员多方打听后终于明白,毛主席不是不愿意,而是认为董存瑞是军人,由朱德总司令题词更为合适。这一细节,体现的恰是毛主席对董存瑞的另一种肯定与尊重。朱德所题的"舍身为国,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庄重而有力,被刻在纪念碑的正面最显眼处,成为对这位年轻英雄最高的褒奖。 1948年5月25日下午,隆化战役的硝烟尚未散尽。董存瑞所在的连队正向隆华中学发起冲锋,突然遭到敌人隐蔽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锁。在部队两次爆破失败的关键时刻,董存瑞挺身而出:"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 他抱起炸药包,冲向敌军暗堡。途中左腿中弹,鲜血直流,但他依然咬牙向前。当他冲到桥形暗堡下方时,面临一个困境:暗堡距地面太高,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董存瑞毫不犹豫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随着一声巨响,暗堡被炸毁,董存瑞也永远定格在那一刻。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含泪寻找他的遗骸,但只找到了一只鞋。这位年轻的战士,连一块骨头都没能留下,却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不朽的形象。 董存瑞牺牲后,他的精神在军营中生生不息。在他生前所在部队,至今保留着一系列纪念传统:新兵入伍讲的第一个故事是董存瑞的故事,看的第一部电影是《董存瑞》,唱的第一首歌是《当兵要像董存瑞》。每天晚点名时,第一个被呼点的名字永远是"董存瑞"。部队中还设立了"存瑞杯"军事课目比武,评选"存瑞传人",并为他保留着床位,仿佛他从未离去。 董存瑞的牺牲也给家人留下了无尽的思念。他的妻子卢长岭在他牺牲后守孝三年,才在家人劝说下改嫁,却没过几年就病故了。他的外甥艾冬似乎继承了舅舅的奉献精神,成为北京市公安局民警,荣立三等功3次、获嘉奖8次。然而天意弄人,2020年2月,45岁的艾冬在抗疫一线突发脑出血牺牲,成为家族中又一位为国奉献生命的英雄。

0 阅读:42
暖阳温暖人心

暖阳温暖人心

暖阳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