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不到24小时,5支中国救援队分赴缅泰,美国又光说不练?28日下午14:20分

任峻评世界巨大的 2025-03-29 19:09:53

震后不到24小时,5支中国救援队分赴缅泰,美国又光说不练?28日下午14:20分,缅甸遭遇200年以来最强地震,缅甸军政府向国际公开求援。而中国作为大国和邻国,虽然不像某些国家那样口号说得响亮,事却是干得最多的——截至北京时间29日中午12点,距离地震发生不到24小时,中国已经派出了5支救援队、至少151名救援队员,携带了约25吨救援物资,抵达缅甸灾区! 缅甸这次强震牵动人心,中国作为邻国反应确实快,不到一天时间五支救援队带着人和物资就到位了,连香港都专门派了队伍。 这种速度背后其实有几个原因: 一是地理上离得近,云南瑞丽口岸直接能过去,省了长途运输的麻烦; 二是中国在应对地震这类灾害上有经验,汶川、玉树这些年的积累让救援体系更成熟; 三是中缅关系复杂但紧密,军政府现在处境尴尬,中国出手既能体现大国担当,也算稳住这个邻居的局势。 不过话说回来,救灾就是救人,这时候效率比什么都重要,中国这次动作快,确实能帮上大忙。 俄罗斯派了120人的队伍,规模也不小,但动机可能不太一样。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在国际上被孤立,急需找机会刷存在感。 缅甸军政府本来就和西方不对付,俄方这时候支援,既能拉近和缅甸的关系,又能对外展示“俄罗斯不是孤家寡人”,顺便给西方上眼药——你看你们光喊民主,真有事还得靠我们。 不过俄方救灾能力有限,更多是政治上的表态,实际效果可能不如中国实在。 美国这边就尴尬了,特朗普嘴上说援助,结果雷声大雨点小。其实美国不是没干过实事,比如海地地震、日本福岛核泄漏时美军救援也算积极,但这次对缅甸的拖延,背后原因可能复杂: 一是缅甸军政府被西方制裁多年,美国直接援助可能被国内舆论骂“支持独裁”; 二是美国现在国内问题一堆,大选年更关注选民情绪,对外援助优先级低; 三是特朗普政府向来喜欢“口头承诺换政治加分”,但实际执行能省则省,疫情期间对华承诺的援助没兑现就是例子。 说白了,美国救灾看对象,如果是盟友或能赚口碑的,动作就快;如果是缅甸这种“不听话”的,就只剩喊口号了。 国际援助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做好事”,背后全是利益计算,中国快速行动,除了人道主义,也有地缘考虑——中缅油气管道、边境稳定都受地震影响,帮缅甸就是帮自己;俄罗斯要打破孤立,救灾成了外交工具;美国犹豫不决,反映出其对缅甸政策的矛盾,既想插足东南亚,又放不下意识形态包袱。至于欧洲国家没动静,估计是跟着美国走,大哥不动他们也不动。 最惨的还是缅甸老百姓,天灾加人祸,军政府和地方武装还在较劲,救援物资能不能送到灾民手里都是问题。国际援助再多,如果内部协调不好,反而可能被各方势力截留。 这时候真正需要的是抛开政治分歧,把救人放第一位。可惜现实总是骨感的,救灾现场可能变成大国博弈的秀场,谁是真帮忙,谁是蹭热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0 阅读:98
任峻评世界巨大的

任峻评世界巨大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