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年,79岁的张廷玉被抄家,当场抄出了36.2万两白银,乾隆哈哈大笑:好你个文官清流!但是没过一天,乾隆就命人将银子还回去,最后还让他配享太庙。 张廷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堪称清朝元老级人物。康熙时期,他就崭露头角,进入权力核心。到了雍正朝,更是备受重用。 当时雍正设立军机处,很多规章制度都由张廷玉一手建立。他为雍正出谋划策,撰写诏书,可谓是雍正的“左膀右臂”。 雍正对他的信任达到了极致,曾说张廷玉患病,就如同自己手臂疼痛一般。 甚至临终前,雍正还遗诏让张廷玉配享太庙,这在清朝,可是臣子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要知道整个清朝296年,配享太庙的异姓大臣仅有12人,而张廷玉是其中唯一的汉臣。 但乾隆登基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新帝上位,往往会培养自己的势力,面对前朝留下来的老臣,难免有所猜忌。 乾隆觉得张廷玉势力庞大,根基深厚,对自己的皇权有潜在威胁。而且张廷玉在朝中与鄂尔泰形成满汉官员对立的政治格局,这让乾隆很是头疼。 随着时间推移,张廷玉年事渐高,多次向乾隆提出退休回乡的请求。可乾隆认为,张廷玉深受两朝厚恩,又奉遗命配享太庙,怎能轻易归田终老。 这背后,或许是乾隆担心张廷玉一旦回乡,会与地方势力勾结,对朝廷不利;也可能是乾隆觉得张廷玉还能继续为自己所用,不想轻易放他走。 总之,两人在这件事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后来,张廷玉为了能确保自己死后配享太庙,请求乾隆给个明确答复。乾隆虽然答应了,可张廷玉却因第二天没亲自谢恩,而是让儿子代劳,彻底激怒了乾隆。 乾隆觉得张廷玉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对自己不够尊重。再加上张廷玉的亲家朱荃因罪革职,乾隆便借此机会,新账旧账一起算,下令查抄张廷玉在北京的府邸。 抄家的过程中,除了大量白银,德保还带走了所有文字资料,想从中找出张廷玉对乾隆不利的言论,以此给张廷玉定罪。 但张廷玉向来谨慎,他的文字里并无任何把柄。而且这些白银,大部分是雍正当年赏赐的,每次赏赐都是万两起步,再加上张廷玉多年的俸禄,其实也算合理。 乾隆这下尴尬了,本想给张廷玉一个下马威,却没找到任何实质性的罪证。如果继续追究,难免会被人说他苛待老臣。 无奈之下,乾隆只能下令将先帝赏赐之物收回,其他财物返还给张廷玉,还把锅甩给了执行抄家的德保。 这件事背后,是皇权与臣权的博弈。乾隆作为皇帝,自然希望大权独揽,对前朝老臣有所防范。 而张廷玉,一生谨慎为官,到了晚年却因种种原因,陷入了与乾隆的矛盾之中。他想退休而不得,想求个配享太庙的保障,却又触怒龙颜。 这场抄家风波,看似偶然,实则是两人权力观念冲突的必然结果。 最终,乾隆在张廷玉死后,还是遵循雍正遗诏,让他配享太庙。这或许是乾隆对自己行为的一种反思,也算是给张廷玉这位三朝元老最后的尊重。
1750年,79岁的张廷玉被抄家,当场抄出了36.2万两白银,乾隆哈哈大笑:好你
霜狼踏雪寻梅香
2025-03-29 18:18:36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