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导弹集团导弹工厂采访节选
特派记者于法国塞勒-圣德尼(Selles-Saint-Denis)及布尔日(Bourges)报道
“紫菀”导弹2024年设定的2026年产能目标已提前实现:产能增长了50%,生产周期则从战前的42个月缩短至约18个月以内。至于“西北风”导弹,月产量已从10枚提高到40枚,生产周期也缩短了一半,约为一年左右。
“紫菀”导弹上的一种关键部件——用于操控导弹飞行姿态的星形部件PIF(“力控装置”),就需要进行“大约50个不同的操作步骤”。他还展示了导弹尾翼的精细焊接工艺,以及仅2毫米厚的耐热保护膜,用于保护内部的伺服电机。“
在带领包括几家媒体参观生产线时,他强调道。改造过程中,不少隔断墙被拆除,部门被重新安置,设备和生产线布局也被重新调整。现场拥有铣床、电子束加工设备、fluotour等等,“法国仅有两台fluotour,其中一台就在我们这里,”他自豪地说道。一些设备专门用于生产“紫菀”导弹,另一些则可用于其他产品。工厂目前已实行全天候生产,工作时长也从2021年的10万小时增加到2024年的15.5万小时,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20万小时。
我们订购了25台新设备,目前已收到12台,”他表示。其中一台日本制造的全新机床刚刚运抵。
“但最大的制约因素并非设备,而是人力资源问题,”杰罗姆强调,“没有合格的技术工人,再好的机器和装配车间也毫无用处。”某些极为特殊的工艺,例如焊接,无法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