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自台湾回大陆寻亲的李立群,几经辗转,终于在河南老家找到了同父同母的哥哥,看着哥哥穷得叮当响,就掏出三笔“巨款”,说道:“哥,我来帮你!”
1990年,李立群站在河南孟县的土地上,心情复杂。这是他第一次踏上祖籍的土地,一路上的风景既熟悉又陌生,仿佛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台湾著名演员的光环在这里显得格外微弱,他更多的是一个寻根问祖的旅人,怀揣着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故土的憧憬。
改革开放的春风虽已吹遍大江南北,但对于李立群的老家来说,这股风似乎还未完全吹拂到每一个角落。当他走进那个被岁月遗忘的小村子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心痛不已。破败的茅草房,简陋的生活环境,这里的一切都与他在台湾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
李立群敲响了李建宇家的门,心中充满了紧张和期待。门后传来了脚步声,随后,一个满脸风霜的中年男子出现在他的视线中。面对面站着,两人的眼神中都充满了探寻。李立群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来意,他的声音颤抖而坚定:“我是李立群,来自台湾,我想我是你的弟弟。”
听到这句话,李建宇的眼中闪过一丝震惊,随即是难以置信的喜悦。几十年的等待,无数个日夜的思念,这一刻终于有了答案。他紧紧地抱住了李立群,两兄弟的泪水在不言中流淌。
进入屋内,李立群见到了李建宇苍老的母亲。当得知眼前的这位年轻人是自己亲生儿子派来的人时,她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李立群听着李建宇讲述这些年来母子俩的生活,心如刀割。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帮助这个家庭。他掏出三笔“巨款”,这仿佛一股暖流驱散了多年的寒冷。
李立群在决定帮助李建宇母子之后,没有立即返回台湾,而是选择留在村里,亲自监督新房的建造和小工厂的设立。他知道,单纯的金钱援助并不能长久解决问题,他们需要的是一个长期稳定的生活保障。
新房的选址就在李建宇原来的老房子旁边,李立群亲自和建筑师讨论了设计方案,确保新房既符合村里的风格,又能给予李建宇母子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建房的过程中,李立群经常和工人们一起搬砖、拌水泥,他的真诚和努力赢得了村民们的尊重和喜爱。
至于小工厂,李立群决定投资开设一家加工小型农产品的厂子,既能带动周边农民的收入,又能为李建宇提供稳定的工作。他请来了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指导,亲自参与到工厂的规划和运营中。
在工厂开业的那天,李立群站在村民们面前,宣布了工厂的开业和未来的发展计划。他表示这个工厂不仅属于李家,也属于这个村里的,希望它能成为村里所有人共同的希望和未来。全村的人都为之振奋,他们热烈地鼓掌,感谢李立群为村里带来的变化。
在李立群即将离开的前一天,李建宇的母亲请他来到家中,虽然年迈,但她的眼神依然坚定有力。她握着李立群的手,用略显沙哑的声音感谢了自己多年未见的儿子,并认为他是她的骄傲。
李立群则表示无论如何他都不会与家中断了联系,会经常找她们的。
第二天,当李立群踏上返回台湾的路程时,他的心中充满了不舍和希望。他知道,这次寻根之旅不仅仅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家人,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一种家庭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面对困难时不放弃的勇气。
李建宇母子的话语,如同一股温暖的力量,伴随着他,让他更加坚信,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艰难,只要有爱,就有希望。
2014年回去探亲时,李立群与街坊邻居把酒畅谈,共叙家常,倾吐思乡之情。他表示,自己作为孟州的后代,感到荣幸,以后在外要经常宣传孟州,推介孟州,为孟州的建设贡献力量。
2022年5月17日,李立群向外界宣布将退休:要去山里头射箭、种菜、养猫,休养生息,如今的他仍会与在大陆的亲戚们打打语音开开视频进行联系。
岁月流转,故事继续,但李立群与李建宇兄弟俩的重逢,将永远镌刻在他们的心中,成为最宝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