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在背后支持胡塞武装,给他们提供武器装备?胡塞武装最近跟美国杠上了,手里拿着高超音速导弹和反舰导弹,连杜鲁门号航母都敢轰,可他们自己连个像样的工厂都没有。3月22号,美国对也门首都萨那轰炸了四天,想让胡塞服软,结果胡塞直接回击,18枚导弹加上无人机群把美军打得措手不及。这武器技术太高,明显不是胡塞能造出来的,美国开始怀疑背后有谁在撑腰。 从武器技术特征和地缘政治关联来看,伊朗的技术援助与物资支持最为关键。首先,胡塞武装的“哈德姆-2”高超音速导弹与伊朗“KheybarShekan”导弹存在明显技术同源性。 后者是伊朗在Fateh-110弹道导弹基础上改进的固体燃料远程型号,射程超过1450公里。而胡塞的“哈德姆-2”同样采用固体燃料推进,具备8马赫以上速度,其发射平台设计与伊朗导弹系统高度相似。国际军事分析指出,这种导弹的制导系统和材料工艺需要长期技术积累,胡塞仅凭自身难以突破。 其次,胡塞武装长期依赖伊朗的“武器外卖”供应链。从2015年控制也门港口后,伊朗通过阿曼湾向胡塞输送武器的船只频繁被截获。2023年美国海岸警卫队在亚丁湾扣押的伊朗货轮中,就发现了反舰导弹和无人机部件。这些武器经拆解后,部分被胡塞逆向工程并本土化生产,形成了“伊朗提供核心部件+胡塞组装改进”的模式。 再者,伊朗教官团队的存在已被多方证实。联合国2024年报告指出,至少有300名伊朗革命卫队成员在也门指导胡塞武装操作导弹系统。这些技术人员不仅传授发射技巧,还参与了部分武器的战场测试——例如2024年3月袭击杜鲁门号航母的反舰导弹,其末端机动轨迹与伊朗“努尔”反舰导弹如出一辙。 值得注意的是,胡塞武装并非单纯依赖外部援助。他们通过控制也门石油资源获得资金,利用黑市渠道采购俄罗斯、朝鲜等国的军民两用物资,甚至将民用无人机改装成攻击武器。这种“多方输血+自主创新”的模式,使其在国际制裁下仍能维持战斗力。但核心尖端武器的技术瓶颈,仍需伊朗等外部势力的突破。 至于美国为何未直接指责伊朗,主要是顾虑引发更大规模冲突。伊朗虽未直接参战,但通过代理人战争消耗美国战略资源,已成为中东博弈的常态。这种“灰色地带”策略让胡塞既能获得技术支持,又避免将冲突升级为国家间战争,形成了独特的非对称作战优势。 信息来源:抖音百科 "哈德姆2号"高超音速导弹
究竟是谁在背后支持胡塞武装,给他们提供武器装备?胡塞武装最近跟美国杠上了,手里拿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03-28 10:25:5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