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上海头号大佬杜月笙去锦江饭店用餐,排队2小时都没轮到自己,刚准备发火,一个女人走过来问道:“先生,请问小店哪里得罪您了?”杜月笙的怒火一下子就消了,还主动拿出30万大洋来帮锦江饭店扩充门面。 1935年,杜月笙遇上锦江饭店 1935年,上海滩表面繁华,其实暗地里风起云涌。这里是花花世界,有钱人玩乐的天堂,也是好坏势力争斗的地方。杜月笙,上海滩的老大,手眼通天,但到了锦江饭店,也得按规矩来。有天,杜月笙心血来潮,想去有名的锦江饭店瞧瞧。到了门口,嘿,队伍都排到街那头去了。他排了俩小时,好不容易轮到,结果又被告知还得等。杜月笙正要恼,这时,一位看着就高贵的女士走过来,轻声细语地问:“先生,是不是我们哪儿做得不好,惹您不高兴了?”杜月笙一瞧,这不是饭店老板董竹君嘛。 服务员见杜月笙一脸懵,赶紧介绍:“杜先生,这是我们老板。”杜月笙心里一咯噔,没想到这家挺火的饭店竟是位女士当家。董竹君笑着解释,他们这儿不讲身份,只看顺序。杜月笙一听,气儿立马消了,心里还对这位女士多了几分佩服。董竹君以前是个青楼姑娘,但她特别聪明有毅力,后来在上海滩闯出了大名堂。她开了家锦江饭店,对谁都一视同仁,客人特别多。饭店的川菜味道好得不得了,生意越来越好。杜月笙听了她的故事很感动,说要出钱帮她扩大饭店。 没过多久,杜月笙就派人送来十万大洋,只要一个包间。后来,他又给了二十万大洋,让锦江饭店在上海到处开分店。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朋友,锦江饭店也更加有名了。锦江饭店火,不只是因为菜好吃,更因为背后有个厉害的女人——董竹君。她的故事说明,真正的强大不是有权有势,而是守住原则,心里有大爱。再难的时候,只要不忘初心,就能闯出新天地。杜月笙帮她,不光是看中她,更是佩服她的这股劲儿。
1947年5月,整编74师被全歼后,汤恩伯遭到了问责。在军事会议上,蒋介石拿着手
【1评论】【19点赞】
外比与贤
我原来以为“锦江”饭店的“锦江”是指上海的某条江河,应该是上海的本地菜。后来才知道它的菜品是以四川菜为主,而“锦江”却是董竹君的四川老家的一条江,她为了怀念家乡而起名为“锦江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