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天在头条上总会看到有关教师的文章,而且负面的报道较多。在一些人眼里老师计较、固执、吝啬,尤其对现在退休教师的待遇较高颇有微词。有些人明确表示不愿意同老师交往,看来老师的社会形象并不好,社会地位并不高。我们喊了多年的“尊师重教”的口号,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作为一名退休教师我觉得这些文章虽有失偏颇,不能代表整个社会对老师的评价,但并不是空穴来风。 多数老师每天都是在家与学校之间奔波,与社会交往不多,所以很难融入到主流社会中去。相对于其他行业的人,老师们就显得很另类。他们的工作性质养成了较真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习惯,哪怕是在其他问题上也是如此,这在别人看来就显得计较、固执。至于吝啬大概是因为他们的收入还是不高所致吧?或许是因为曾经的微薄收入使他们习惯了节俭。 其实我今天想说的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才是导致老师社会评价不高,社会地位不高的根本原因!就拿我曾经工作的学校来说(或许不具代表性),一百多位老师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其一,由民师转为公办的; 其二,接班的; 其三,三生(音体美); 其四,近几年考录的师范生。 先说说民转公教师。他们都是当年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赶上了特殊年代,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后来虽说通过各类成人教育都取得了大专甚至本科学历,对于他们的专业水平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好在这些人工作勤奋,认真。虽说他们很难接受现代的教学手段,但教学成绩都比较好。这些人大多已经退休或接近退休,即将完成使命。 再说接班的老师。1992年国家为了解决老教师子女就业问题,使得一批教师子女走进了教师队伍。这些人可谓是“良莠不齐”,有的连小学都没毕业。有的在社会上混迹多年,沾染上了很多坏习惯。其社会影响可想而知!我觉得教师子女不加严格选拔就接班做老师是对教育的伤害,好在后来废除了接班制度。可已经接班的这些人大多还不到退休年龄! 再说说“三生”。据说因为当时农村学校缺少音体美教师,政府便从应届初中毕业生中选录了一些学生,委托当地院校对他们进行培养,以解决音体美教师缺编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的初始学历是初中,且不是其中优秀的学生。因为学习好的都奔着高中去了,将来考大学,他们不屑于当个中专生。这些人毕业十多年后才分配,其中多数的学业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虽说他们的专业是音体美,可大多都在教语文、数学。 最后一部分就是近几年考录的大中专师范生。他们毕竟是实打实考上的,又经过专门的训练,整体素质远远高于前三部分人。可惜这部分老师占比相对较少。 就是一支这样的教师队伍,又怎能赢得社会的高度认可呢?况且收受家长贿赂、参与有偿补课、体罚等现象时有发生。又怎能不让人诟病呢? 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准入门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仅代表当地学校,切勿对号入座)。
近些天在头条上总会看到有关教师的文章,而且负面的报道较多。在一些人眼里老师计较、
凌萱趣事
2025-03-27 15:44: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