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列宁的遗体就开始有所腐烂,为了防止腐烂继续恶化,专家们截去了他的左腿,安上了假肢。 列宁1870年出生在俄国中部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一个不算富裕但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列宁从小就爱读书,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历史书、小说和诗歌。 1887年,列宁中学毕业,考进了喀山大学法律系。那时候的喀山大学是个思想活跃的地方,学生们聚在一起讨论社会问题,偷偷传阅禁书,比如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很快就加入了这些圈子,晚上跟同学挤在宿舍里辩论到深夜。可没过多久,他因为参加一次抗议活动被学校开除,还被流放到喀山附近的一个小村子。 流放的日子不好过,但列宁没闲着。他借来一大堆书,一边自学法律,一边啃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1889年秋天,列宁一家搬到了萨马拉,一个伏尔加河边的城市。两年后他通过努力考过了彼得堡大学的法律考试,拿到了律师资格。 次年,他在萨马拉拉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建了个马克思主义小组。他们白天干活,晚上就在破旧的房子里开会,讲马克思的理论,还试着把《共产党宣言》从德文翻成俄文,抄在纸上到处发。这段时间,他从一个单纯想改革的年轻人,变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1895年秋天,他把彼得堡的几个马克思主义小组拢到一起,成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同年12月,警察找上门把他抓了。 关了一年后,1897年,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舒申斯克村。日子清苦,但他没停下来。他写了三十多篇文章,分析俄国经济,还跟流放来的未婚妻克鲁普斯卡娅结了婚。两人一起翻译书、写东西,硬是把流放地变成了工作站。 流放结束,列宁去了欧洲。他在瑞士、德国跑来跑去,办了份报纸叫《火星报》,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还寄回俄国给工人看。 1905年,俄国爆发了第一次大革命,工人罢工、农民烧地主庄园,列宁赶紧回国。 他写了《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说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沙皇,建立民主国家,工人得跟农民搭把手一块干。可那年12月,莫斯科的起义没成,革命暂时消停了。1907年,列宁又出国,在国外写了《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用哲学讲明白马克思主义的道理。 1917年,机会终于来了。二月革命把沙皇赶下了台,可新上来的临时政府也不顶用。4月,列宁从瑞士赶回彼得堡,写了《四月提纲》,喊出“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要把革命推向社会主义。 7月,临时政府下令抓他,他只能躲起来,一边藏一边写《国家与革命》,还偷偷计划武装起义。10月24日晚上,他给同志们写了封信,说时候到了。 第二天,十月革命成功,苏维埃政权成立了。 1922年,列宁累垮了,得了脑溢血。病床上他还口授文件,讲怎么搞合作制,怎么建党。 1923年,病情越来越重,1924年1月21日,他在莫斯科郊外去世,只有54岁。 列宁去世后,他的遗体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安葬。斯大林力排众议,决定将列宁的遗体永久保存下来。 在斯大林看来,列宁不仅仅是自己的革命导师,更是全体苏联人民的精神领袖。将列宁遗体保存在特制的水晶棺中,供人瞻仰,有助于激励后人继承列宁的遗志,为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 为了让列宁的遗体能够长期保存,苏联政府不惜代价,调集了国内顶尖的医学专家,组建了一支专门的技术团队。 在当时医疗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专家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对遗体进行防腐处理。 他们取出了大部分内脏器官,只留下了心脏。接着,他们把遗体的血液全部抽空,换入特制的防腐液体。 专家们对这位伟人的遗体极为敬重,处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尽善尽美。 尽管采取了种种防腐措施,但在炎热的夏季,要想保证遗体不腐烂变质仍非易事。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医学专家们日夜攻关,最终研制出一种特殊的药水,定期注射入列宁的遗体之中。同时,水晶棺内要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温度,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十分苛刻。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遗体保存工作的正常进程。战争期间,为了避免列宁的遗体受到破坏,斯大林下令将其紧急转移到莫斯科郊外。 直到1943年,莫斯科局势趋于稳定,遗体才被重新运回原处。令人遗憾的是,经过几年战乱的折腾,再加上无法按时进行药物注射,列宁的遗体已然出现腐烂迹象。其中尤以左腿的腐烂最为严重,腐烂速度远超遗体其他部位。 面对列宁的遗体日渐恶化,医学专家们再次陷入两难境地。争论许久,专家们最终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锯掉列宁已经腐烂的左腿,并换上人工假肢。手术完成后,列宁的遗体看上去与之前没什么两样,但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伟人的身躯已经不再完整。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列宁遗体的防腐措施也在与时俱进。但自然规律毕竟难以抗拒,专家们眼睁睁地看着列宁的遗体一点点被时间侵蚀。先是右腿,接着是双手,就连面积较大的腹部,也最终被假体取代。直至今日,列宁遗体仅存的真身,只剩下那颗经过防腐处理的头颅。 参考资料 马雅可夫斯基译者: 飞白 .《列宁》.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943年,列宁的遗体就开始有所腐烂,为了防止腐烂继续恶化,专家们截去了他的左腿
烟火阑珊歌未央
2025-03-26 13:10: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