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快手发财报,在电话会议里,AI这个关键词总共被提了99次,浓度爆表。从年初到

阑夕啊 2025-03-26 10:40:47

昨晚快手发财报,在电话会议里,AI这个关键词总共被提了99次,浓度爆表。

从年初到现在的这波中国资产重估运动里,快手的股价涨了差不多50%,可以说是这一波中国资产重估里领衔中概股前三的存在了。

当然了,大家多少都有在「蹭」DeepSeek的叙事红利,对AI的投入和产出也各有侧重,但快手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是真的跑通了模型即产品这条链路。

当初拍板开发可灵还是太关键了,可能未来很多年往回看,这个决定和当初开发直播功能、切入电商一样是值得写进快手编年史里的大事件。

可灵不光是视频大模型,而且已经拿到了原生AI应用的门票,如果你们打开海外的Discord群组,会发现那些对AI新工具最好奇的极客与AI创作者们,对这款产品的评价都非常高,而这些人也是AI应用时代最核心的种子用户。

因为模型够强——目前可灵是和Google的Veo 2一起断档SOTA——所以产品拿到了够宽的应用场景,同时又因为产品具有了消费级定位,最后为卷模型这件事情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正反馈。

用爱发电?不存在的。

财报里有几个关键财务指标,一个是不到半年时间里,可灵的营业收入就超过了1亿人民币,这个数字在快手年均1千多亿的大盘子里虽然没多少份量,但要知道,这1亿绝大多数是来自用户订阅的贡献,在整个国产主流AI产品列表里,别说能赚1亿的,连能收费的都是少数中的少数,在舒适区里拼MAU,可以,去全球市场拼ARR,不行。

怎么说呢,这叫赢了但没全赢,还是自信不足的表现,但是可灵正在完成从MAU到ARR的转变,仅凭这点也能说明产品确实实力过硬,市场上有这么多可选的视频大模型,但用户却愿意不断为可灵续费。

连快手隔壁的小米也已经为可灵充值了,在最新款的小米手机上,你已经可以用可灵的功能把照片做成动态壁纸。

另外一个指标,是快手2024年Q4站内AI短视频营销素材和数字人直播解决方案的消耗超过27亿人民币(日均3000万),这是更夸张的增长,虽然不是直接由可灵产生的,但本身还是基于快手的AI影像化能力,广告主借助用AI在素材制作上降低了成本,才有更多的预算投入在投流上。

根据程一笑的说法,借助大模型,快手预计可以帮助大多数客户在视频素材的制作成本上,降低60-70%甚至更高,这对广告、电商、增值服务等基础性商业模式的改造,复利非常可观。

前几天,本·汤普森在播客里问萨姆·阿尔特曼,在一个10亿活跃用户的网站和一个SOTA级别的模型之间,你选哪个?

萨姆·阿尔特曼毫不犹豫的选了前者,这坐实了技术圈对他的鄙夷,但别忘了,在乔布斯封神之前,行业里也是这么对比他和沃兹尼亚克的,认为沃兹尼亚克才是苹果的灵魂人物,而乔布斯只不过是一个商人。

事实证明,市场上更加稀缺的,是把技术转化为商品交付的能力,这是技术至上主义的普遍盲区。

我的意思是,可灵是有机会再造一个快手的,AI时代长大的一代人,会和前几代老登们在生产关系上存在「生殖隔离」,提前给他们备好工具和平台,就是在积累长期的品牌资产。

用一句听起来格外耳熟的话来讲,短视频、直播、短剧⋯⋯所有视听化的内容,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

0 阅读:1
阑夕啊

阑夕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