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看vivo高调进军机器人赛道?
依托蓝心大模型(机器人“大脑”)和MR视觉技术(“眼睛”),将影像算法、端侧AI算力迁移至机器人研发,复用率达68%-79%,大幅降低开发成本。
瞄准家庭场景(如家务、养老),借助5亿手机用户的数据积累,提供真实物理交互训练场,与特斯拉用自动驾驶数据训练的逻辑异曲同工,但更垂直。
vivo有30年手机供应链经验可快速适配机器人“3C式”量产模式,加速家用机器人的商业化。
挑战在于如何将技术储备转化为爆款产品,避免成“PPT巨头”。目前vivo选择先推MR眼镜(9月量产)试水交互入口,2026年再推家庭服务机器人,这样“沿途下蛋”的策略是比较稳妥的。若成功,或开启手机厂商的“第二曲线”,甚至重塑智能家居生态。
亿点曝光计划vivo[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