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身边定SU7的朋友不知道为啥突然就多了起来,甚至还有一些许久不联系的前单位同事打电话问我能不能让我找点关系插个队(插队当然是不可能的)。
其实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之前就知道SU7了,不过他们对于SU7的认知都停留在去年年初那一波大节奏,而随着扬州马路上的SU7以及抖音上的SU7越来越多(已经成街车了),再加上他们本身就有换车或者增购新能源的意向,在稍微了解之后,基本都会被SU7的产品力和热度震惊。原本他们都只看Model 3或者34C,现在除了SU7一概不看。而之所以集中在这个时间点购买,我交流之后他们无一例外都会提及“2026年提车要额外交一笔购置税”,反馈到20-30万价位的车上就是7K-11K不等,这已经是一笔不能忽视的金额了。自身的需求+政策的催促,因此需求也就集中爆发出来了。
进而又衍生出了下一个问题,小米SU7现在定迟不迟?能不能赶在年底购置税退坡之后提上?因此我结合手头的信息给他们分析了一下,正好今天也发出来给大伙儿做一个参考。
目前APP上动辄40多周(10个月+)的预估时间非常的哈人,但是那个只是参考,实际要根据具体的交付和欠车数据来分析。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小米汽车全年交付目标为35万台,而截至3月23日,小米SU7共交付6.681万台,目前离目标还剩28.319万。同时根据老师的数据,截至3月23日,小米汽车共欠车19.008万辆。就从目前来看,小米离35万的目标还有9.308万台的富余。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小米这35万的目标是包含了YU7的,而YU7一定是伴随小米汽车工厂二期开工而同步交付的,再考虑到产线调整以及产能爬坡等问题,我们就算小米YU7一个月1万台的交付量,从官方宣布的7月份开始算,小米YU7要在这9.308万的富余当中至少占去5-6万的量,这里我们就算5.5万。因此实际上留给SU7的量就只剩下3.308万辆。
如果小米不更改交付目标,那小米SU7在2024年预计交付的总量应该是22.816万辆。目前小米一期工厂稳定下来周交付为6.5-7K台之间,折中算6.7K,也就是一个月2.68万台。用22.816万台总量除以2.68万台/月,能得到8.5个月。而用目前欠车19.008万台总量除以2.68万台/月,能得到7.1个月。因此,如果想要在年底提车的话,实际空余时间就剩1.4个月,也就是1个月12天。
也就是说,最迟最迟在5月4日订车,你一定能在今年年底提到车。但是,你提完车之后,你还得预约去车管所上牌和办免税,因此你还得再至少预留3天的样子,因此个人推荐在4月30日前下定为最佳。
我知道有人要说,不是还有二期吗?我个人建议是可以有期待,但是不能依赖。
小米YU7是小米第一款SUV,它受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因此能不能像SU7那样一炮打响非常地重要。如果只是所谓”订单火爆“而交付拉跨,车子第一炮打不响(即第一波交付没上得来),消费者在人从众的心理下,自然会觉得你这个车不行,后续的销量也会持续崩塌,这样的例子在业内比比皆是。因此,小米二期工厂的前期产能,至少前三个月产能,必然是全部留给YU7的,甚至一期产能也要腾一部分给YU7。
这对于SU7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如果按照7月发布即交付,那真的轮到SU7产线上二期,也得到10月底甚至11月。此时距离年底也仅剩2个月,因此不值得去赌。
所以想要买SU7且不想多交7-11K购置税的朋友,此时你的最保险下定时间就只剩下一个月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