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八年之久 抱病撰写80余万字巨著 “中国砚铭砖文集大成者”《砚影甓痕》出版(主标题) 这为研究清代金石学提供翔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 ARTHEADLINE 2025年3月25日书评(记者 文华 发自 杭州)历时整整八年之久,查阅《四库全书》集部、各地方志等资料上万卷,虽遭车祸、患胃癌、卖家产,穷困潦倒,却矢志不渝,抱病完成近2000幅图片、80余万字巨著。日前,刘建著《砚影甓痕——张廷济砚砖圈铭文稿拓辑考》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这部堪称“中国砚铭砖文集大成者”的皇皇巨著,为学术界、收藏界和金石书法爱好者研究清代金石学提供了翔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填补了张廷济及其朋友圈金石学研究的空白。 据悉,刘建于此八年中完成近60万字编著的另一部《林氏砚史全稿》也即将付梓。 广征博引,皇皇巨著,堪称“中国砚铭砖文集大成者” 此书围绕清代乾嘉时期卓有成就的金石学家、书法家张廷济(1768-1848年)及其朋友圈,系统梳理、考证、阐释砚铭、砖文等金石学研究与书法艺术,呈现其清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并依托张廷济日记等原始文献,再现其多姿多彩的交友活动与学术历程,为学界提供一份迄今最为翔实、可信的重要研究成果。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砚谱、瓦谱,作者查阅《四库全书》集部、各地方志、清人别集等上万卷资料,深入研究梳理张廷济亲疏关系,对砚铭逐一识读、考证、编辑,使读者清晰明了地欣赏张廷济铭文的撰写特色、书法风格与砚拓艺术,感受他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思想情感。这些稿拓铭文与现今所藏的实物可以相互考证,这就为当今公私所藏古砚的鉴赏与甄别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依据。 下册为砖谱、砖表,作者广泛搜集清乾隆中期至清晚期张廷济及其砚砖朋友圈所见的砖文、砖诗、砖砚铭,以及江南各府县乡镇志所载各朝砖。这些资料不仅按历朝历代砖的纪年顺序编排,还详细记录砖的尺寸、出土情况、砖跋、砖诗、题注、拓片、庋藏者与出处,共计1700多条,堪称“中国古砖集大成者”。 张廷济世居浙江嘉兴新篁里,其家族以医术传世,伯父张锡、父亲张镇悬壶乡里,医术精湛,深得民心,家境随之日渐殷实,广置田产,蓄积颇丰。这种家境为张廷济日后广泛搜罗鼎彝青铜器、古印、残碑石、古砖瓦、古砚及书画等珍贵文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后世研究张廷济为代表的清代金石学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张廷济处于清代乾嘉考据学鼎盛之际,杭嘉湖地区人文荟萃,学风昌盛,尤以杭州为中心的金石学活动,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自幼受地域学风熏陶,对金石学怀有浓厚兴趣,加之家藏丰富,更促使其在这一领域深耕细作,成就斐然。 张廷济以其博学多识的金石学造诣、出类拔萃的书法艺术,游历于杭嘉湖苏等地的文人学者、金石藏家及古董商贩之间,雅玩考证金石长达60余载,与仪征名师阮元、杭州梁同书、大兴翁方纲等学术巨擘坐而论道,相互切磋,共探中国金石学奥秘。他题写匾额无数,为器物椎拓题跋,创作砚铭,藏品易换赠购,诗歌唱和,撰文评论,其文化艺术活动精彩纷呈,影响深远。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张廷济所记日记,内容翔实,事无巨细,严谨细致,不仅记录友人之间的悲欢离合,更不厌其烦地详述所得器物之经过、时间、人物、价值及庋藏来历,这为后人研究张廷济及其交游事迹,以及砚砖、金石、碑版等古器物的递藏流转,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作者透过深入研读张廷济日记、诗文题跋,三次实地探访篁里,并结合外甥孙徐士燕编纂的《竹里述略》、祝廷锡编纂的《竹林八圩志》等资料,绘制出清嘉道年间嘉兴篁里的地域图,这对于我们理解张廷济的乡间行迹与学术背景提供了直观的空间框架。(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