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易知录》东汉纪•孝桓皇帝•11 东汉纪•16.2•17/17孝桓皇帝•考注:伯夷、叔齐、叔向、祁奚、殷陶.黄穆、王甫,史弼、刘宏、刘儵; 一).东汉纪•16.2•/17孝桓皇帝•考注:伯夷、叔齐、叔向、祁奚、殷陶.黄穆、王甫, 【考注】 ⑥、伯夷:商末孤竹国君长子!子姓,名允,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西一带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七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认为这有违父命,于是离开了。伯夷奔往西方,在周地部落中养老,与周文王关系良好。后周武王讨伐纣王,伯夷不满武王身为藩属讨伐君主,加上自己世为商臣,极力劝谏,但武王不听。于是他隐居在首阳山,因为坚决不食周粟而饿死。 ⑦、叔齐: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西君少子,名致,孤竹君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不受,兄弟相偕去周,投奔西伯即周文王。西伯死后,武王东进伐纣,叔齐和伯夷叩马而谏,以为父丧而用兵,是不孝不仁。武王灭纣后,他们逃到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南,不食周粟,饥饿而死。 ⑧、叔向:名羊舌肸,因食邑于杨,又称杨肸,春秋晚期晋国著名的贤臣,是与子产、晏婴并起的杰出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父亲是羊舌职。晋悼公时,叔向为太子彪、即晋平公之傅。晋平公即位,仍为傅。曾多次参与晋平公与诸侯会盟、作战的策划。晋平公六年即公元前552年,栾盈喜好施舍,得士之心,范宣子恐惧,于是驱逐栾盈,并杀其同党羊舌虎,即叔向的弟弟,叔向因此亦被囚,不久获释。叔向主张维护旧礼制,反对政治改革,曾致书郑国的子产,指责其公布“刑书”。据《左传》的《昭公十四年》记载,叔向的弟弟叔鱼贪赃枉法,当时晋国的执政大臣问叔向怎么处理,叔向大义灭亲,主张依法处死叔鱼。孔子评价他“叔向,古之遗直也。” ⑨、祁奚:祁黄羊,姬姓,字黄羊,公元前620年出生于祁、今山西省祁县东南,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晋国历经多次宗族相残事件后,异姓卿大夫逐渐把持朝政,令祁奚无法施展其政治抱负。当欲告老还乡时,晋悼公询问其接替者,推荐了自己的仇人解狐。以德行作为推荐标准,以公而无私之举赢得了世代的赞誉。公元前545年去世,终年76岁。 10、殷陶.黄穆:汉桓帝时为乡人,范滂归乡时,站在他身边侍候,替他应酬接待宾客。资料较少,难以查到详细简历。 11、王甫:东汉时期的宦官。在灵帝即位之初,担任长乐食监,后被中常侍曹节等人矫诏为黄门令,并将兵诛杀大将军窦武等人,因此被迁为中常侍。他与曹节一起诬告勃海王刘悝谋反,被封为冠军侯。他利用机会操纵朝政,让父兄子弟遍布天下为官。第一次党锢之祸时,他审讯范滂,为范滂大义所动,使士人多得解桎梏。但最终他被司隶校尉阳球收捕,并与养子永乐少府萌、沛相吉一起被磔尸于城门。 二).东汉纪•17/17孝桓皇帝•考注:史弼、刘宏、刘儵, 【考注】 ①、史弼:字公谦,东汉陈留郡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故里在今民权县城关镇史村铺村。少年好学,节操高尚。东汉灵帝朝彭城相。后出任州郡,征辟公府,累迁北军中候、尚书、平原相、河东太守。 ②、刘宏:汉灵帝,东汉第十二任皇帝!生于冀州河间国、今河北深州,汉章帝刘炟的玄孙。孝桓皇帝永康元年即公元167年,丁未年冬十二月汉桓帝驾崩,侍御史河间人刘儵举荐,窦皇后与窦武派遣使者到河间国迎接解渎亭侯刘宏前往京城洛阳即位。汉灵帝在位的大部分时期,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以用于自己享乐。在位晚期,爆发了黄巾起义,而凉州等地也陷入持续动乱之中。189年5月13日驾崩,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 ③、刘儵:河间人,汉桓帝时为侍御史、泰山太守。弟刘郃为司徒。永康元年即公元167年汉桓帝病逝。窦妙被尊为皇太后。窦妙的父亲城门校尉窦武召侍御史河间人刘儵,向他询问河间国中王子、列侯中的优秀者,刘儵推举解渎亭侯刘宏。
《纲鉴易知录》东汉纪•孝桓皇帝•11 东汉纪•16.2•17/17孝桓皇帝•考注
快乐开心正明
2025-03-25 00:51: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