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贞冒死直谏,上疏武则天,试图谏阻酷吏政治。 一,原文 古者狱成,公卿三听,王必三宥,然后行刑。比日狱官,单车奉使,临时专决,不复闻奏。倘有冤滥,何由可知?况以九品之官,专命推覆,操杀生之柄,窃人主之威。案覆既不在秋官,省审复不由门下,国之利器,轻以假人,恐为社稷之祸。 二,白话译文 古代案件判决确定后,需由公卿大臣多次审理,君王也必定再三宽宥,最后才执行刑罚。但近来司法官员,仅凭一纸诏令就奉命办案,临场独断专行,不再上报朝廷。倘若出现冤案或滥用刑罚,如何能察觉?更何况,区区九品小官,竟能擅自审案定夺,手握生杀大权,僭越君主的威权。案件的复核既不经过刑部(秋官),审批又不经由门下省,国家的重要权柄,轻易交给小人之手,恐怕会成为国家的祸患! 三,关键词 1. 司法专断:武则天时期酷吏(如来俊臣、周兴等)滥用权力,不经正规程序就定罪杀人。 2. 权力下放过甚:低级官员掌握生杀大权,破坏法制。 3. 制度崩坏:案件不经刑部复核、门下省审核,司法体系失控。 4. 警告:若继续纵容,将危害国家根基。 此疏反映了武则天时期酷吏政治的黑暗,武则天随后对酷吏稍有打压,但李嗣贞本人也被酷吏来俊臣所诬陷,最终被贬,最后死于征还途中,成为酷吏政治的牺牲品。
李嗣贞冒死直谏,上疏武则天,试图谏阻酷吏政治。 一,原文 古者狱成,公卿三听,
六福的雅士
2025-03-24 23:26: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