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五月四空时 我有个邻居,从建国初就在村里小学教书,后调到外村,一路走来,当上教导主任、校长, 他其名叫“俗”,但他在开改革开放前过的日子和其名反其意。他虽然去了极乐世界,但他以前贫困的日子在我头脑里挥之不去。 他夫妇有五个孩子,还有一对父母,家里共九口人,人口多,只有他老婆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是咱生产队头号的“超支户”,前逢稻谷收成,因他欠生产队口粮款追讨无果,常遭队长和社员的白眼,队里对他拒分口粮屡见不鲜。这也难怪,凭他每月三、四十元的工资要应付一家人的开支,僧多粥少,非常吃力。 记得1974年春荒,那一年的雨水特别多,下得米缸空厕所溢。裕阿家里早就断炊,告借无门,眼看几个孩子饿得嗷嗷叫,眼在流泪心在淌血,万般无奈之下向学区写一张申请救济书。申请书写及家徒四壁四空的窘境。四空,即“粮空、柴空、菜空、钱空”。他满以为学区领导会给他或多或少的救济,缓解燃眉之急。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一次批林批孔的动员大会上他被点名批判,说他以“莫须有的四空”,污蔑攻击文化大革命的大好形势。从此他的原名也被“四空”的外号取代。俗语说得好,羊肉吃不上,反惹一身膻。 为了补贴家费,他尽量开源节流,每星期六下午从学校回家,他都要到公社供销社问有无货物挑到我村分销组,挣几毛钱的挑工钱。有一回挑大锅,因大锅圆滑不好捆,半路滑溜下弄破锅,工钱没有挣到反赔钱。 那年的夏季双抢(抢收抢种)的农忙季节。他利用暑假期间跟我们几个人到晋江县陈埭公社某生产队受雇刈水稻,每天十斤湿谷抵工钱。那时正是盛夏酷暑,每天要干十个钟头,疲于亡命,浑身象散了架。天刚蒙蒙亮,我们拖着疲惫之身下田,裕仔触景生情,唱起一首闽南歌:透早就出门,天色渐渐光,走到田中央,不惊田水冰霜霜,为了顾三顿,顾三顿……歌声几多辛酸,几多无奈,几分凄凉。
三、九、五月四空时 我有个邻居,从建国初就在村里小学教书,后调到外村,一路走来,
川夫子
2025-03-23 11:18:26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