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从道医角度来看,《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蕴含着深刻的养生与医理智慧。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道医认为了解他人的体质、性格、情志等特点,有助于判断其易患疾病及养生方向,这是一种智慧。“自知者明”强调人要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气血盈亏、脏腑强弱等,如此才能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养,这是更高层次的觉悟,只有清楚自身状况,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疾病。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胜人者有力”,从道医角度可理解为通过医术等手段帮助他人战胜疾病,这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力量。“自胜者强”则是指人能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如克服贪食、贪睡、嗔怒等情志和行为上的弱点,这才是真正的强者。因为这些不良习惯往往是导致疾病产生的根源,战胜自我、养成良好的生活和情志习惯,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知足者富”,道医认为人若能在物质和欲望上保持知足,不过分追求奢华和过多的享受,就能使内心平静,气血调和。因为过度的欲望会扰动心神,损耗气血,而知足能让身心处于一种富足、安定的状态,有利于养生。“强行者有志”,是说能够坚持不懈地遵循养生之道,如坚持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等,这是有志向和毅力的表现,如此才能维护好身体的健康。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不失其所者久”,道医认为人体的各个脏腑、经络、气血都有其正常的位置和运行规律,人若能遵循这些规律,不使身体的各种机能紊乱,就能长久地保持健康。“死而不亡者寿”,这里的“死而不亡”可理解为即使人的肉体消亡,但他所积累的养生智慧、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等,能够传承下去,影响后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长寿,体现了道医对生命价值和养生意义的深刻理解。 老子养生哲学 心理与养生之道 养生新哲学 初识道德经 道德经共修营 养生本源之书 道德经趣谈🌼 闲聊道德经 另解道德经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如果看社会
2025-03-21 07:41: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