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职方地图大序》中的“伊庵”是明末文学家、地理学家陈组绶(字伯玉,号象孔、伊庵)。根据史料记载,他是南直隶武进人,天启元年解元,崇祯七年进士,曾任兵部职方司郎中,主持编绘《皇明职方地图》,该书以军事地理为核心,整合了山川险阻、关隘军机等重要信息,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文中所述“抱济世之志而天夺之速”,与陈组绶的生平相符。他在崇祯九年(1636年)主持山东乡试后,因积劳成疾病逝,年仅四十余岁。临终时家境贫寒,甚至无力殓葬,幸得友人朱闻玄料理后事。其生前交游广泛,“素交结海内奇士燕赵健儿”,逝世后吊唁者达数千人,足见其人格魅力与社会影响力。 陈组绶的《皇明职方地图》不仅继承了罗洪先《广舆图》的传统,更结合明代边防需求,增补了大宁、开平、兴和、东胜四边图及山川、海防等专题地图,成为研究明末军事地理的重要文献。他的早逝被视为当时学界与政界的一大损失。 以下是全文的白话翻译: 伊庵(陈组绶)生平与《皇明职方地图》编纂 伊庵(陈组绶)胸怀济世大志,却不幸英年早逝,未能施展抱负。他去世时家徒四壁,连棺椁都置办不起,好友朱闻玄(朱永佑)为其料理后事。伊庵生前广交天下奇士,燕赵之地的侠义之士前来吊唁者多达数千人。 这部《职方地图》以《周礼·职方氏》为基础——职方氏掌管天下地图,辨别邦国、都邑与四夷(鄙夷蛮、戎狄)的分布,并以《禹贡》记载的山川为基准。因此本书开篇收录《禹贡》《周职方》两篇,接着是地图,最后附职官表。 历代地图的不足: - 元代朱思本用"计里画方"法绘山川详尽,但郡县标注错误 - 罗念庵更新为当代行政划分,补充卫所与历代沿革 - 桂萼、李默、许论、郑若曾等图各有侧重,但仍存在: 1. 地理模糊:旧图只标郡县名,不绘山川险阻 2. 边防疏漏:边墙仅绘内侧,外侧夷狄活动未知 3. 失地缺失:大宁、开平、兴和、东胜四边虽失,仍属明朝版图 4. 水系不全:黄河、漕河古今河道混淆,缺少专项地图 5. 内容过时:万历以前的旧图未反映本朝变化 本书的创新: - 天下大一统图2幅:总览全局 - 两直隶十三布政司图15幅:明确地方官守 - 新旧九边图7镇图15幅:强化边防 - 山川图4幅:考察地理形势 - 河漕海运图2幅、海防图1幅:梳理水道 - 太仆总辖图1幅:管理马政 - 附属图:朝鲜、朔漠、安南、西域、岛夷等周边地区 补充内容: - 各府图后附山川形胜、物产贸易、人物风俗、祠宇宦迹 - 边海要则标注在地图上 - 重要陵墓附于山川图下 编纂目的: 本书不仅是地理工具书,更是治国参考,希望能为当今圣上中兴帝业提供佐助,这也是我效仿子张"书绅"(铭记治国要道)的心意。 挽朱闻玄少宰(张煌言) 朱永佑(字爰启,号闻玄),华亭人(一说上海人)。崇祯七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吏部郎。南明时期任太常寺卿,监平彝侯军,力劝郑芝龙抗清,曾计划刺杀郑芝龙未果。顺治四年(丁亥),与张肯堂、徐孚远退守翁洲(舟山),官至吏部侍郎、尚书。城破时病重,拒降遇害。仆人负尸出城时血流不止,仆人大哭:"主人一生爱洁,难道现在不知吗?"言毕气绝。 译诗: 你兼具风流文采与忠贞气节, 品格如北斗般高洁令人仰望。 年老仍似汉代避莽的龚胜, 归隐堪比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潜。 你的官职堪比上古贤臣夔龙, 宁肯捐躯也不向豺虎屈膝。 若魂归星辰重踏朝班, 定能让落日回照西崦(喻挽回国运)。 注释说明 1. 计里画方:古代地图方格比例画法,每格代表一定里程 2. 九边:明代北方九大军事重镇,初期包括大宁等边镇 3. 卫所制度:明代军事屯田制度,士兵军户世袭 4. 太仆寺:掌管马政的中央机构 5. 郑芝龙:明末海盗出身,后降清 6. 薙发:清军入关后强迫汉人剃发易服 这部《职方地图》与朱闻玄的事迹,共同展现了明末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皇明职方地图大序》中的“伊庵”是明末文学家、地理学家陈组绶(字伯玉,号象孔、伊
书竹随心过去
2025-03-20 09:59: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