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论文,是让论文更容易被期刊认可的关键一步。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不少人都渴望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巧。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论文呢?下面,就跟着英辑Editeg一起来一探究竟。
核心思路:不必执着于完全原创,专注研究整合与优化
写论文并非一定要追求完全的原创性,将研究重点放在整合与优化上即可。打个比方,如果已有的研究成果处于 0.5 的水平,那么通过补充数据、调整逻辑等方法,将其提升到 0.8 的水平,这样的研究就足以满足北核期刊的发表要求了。
文献阅读策略:精读少量优质文献
在文献阅读方面,无需进行海量的阅读,总量控制在 10 - 20 篇即可。在这其中,要精心挑选 2 - 3 篇领域内的高质量文献,比如高被引论文、顶刊论文等,将它们作为核心参考。重点对这些文献的研究框架和论证逻辑进行拆解分析。
文献检索技巧:借助综述快速锁定核心资料
文献检索也有一定的技巧。可以先精读 1 - 2 篇本领域高引用的中文综述,然后顺着综述的参考文献链,去检索并筛选外文文献。这样能够快速锁定 10 篇左右的核心资料,避免盲目检索而浪费大量的时间。
高效起笔方法:积累素材同步搭建思路
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可以同步摘抄优质的观点和专业论述。累计整理出大约 2000 字的精华内容后,就可以直接将这些素材梳理成文献综述等主体部分。与此同时,还能同步搭建起全文的写作思路,让写作过程更加高效。
实验/建模要点:选成熟模型,从两方面创新
在进行实验或者建模时,模型的选择要以成熟框架为主,千万不要自创模型。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使用新的数据,比如实验数据、官方统计数据、行业独家数据等,重新运行模型;二是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增减变量或者调整参数,然后通过检验证明优化后模型的优越性。
标准论文框架(以北核 8000 - 12000 字为例)
引言(500 - 1000 字)
结合行业背景或者学术热点,详细阐述研究的意义,并且清晰明确地界定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文献综述(1000 - 1500 字)
按照研究视角或者方法对 10 篇左右的核心文献进行分类提炼(可参考前面提到的检索方法),突出逻辑层次,避免只是简单地进行罗列。
研究设计(1000 - 1500 字)
详细说明样本数据的来源、变量的定义以及模型构建的过程。对于专业名词要进行解释,确保表述通俗易懂,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实证检验(1500 - 2000 字)
采用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常用的统计方法,搭配简洁明了的图表来呈现结果,并且要针对性地解读数据的含义。
检验与分析(1500 - 2000 字)
开展鲁棒性或者显著性检验,以此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在呈现数据时,优先使用三线表,深入分析数据背后的学术逻辑和实际意义。
掌握了以上这些方法和技巧,相信大家在撰写论文时会更加得心应手。英辑Editeg也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更多论文写作和发表的实用知识,助力大家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