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村里的医务室和两个赤脚医生 儿时的村,不叫村,而是叫“大队”。村长也不叫“村长”,而是叫“主任”。 大队部从四队麻柳坪院子附近的阴山坝,搬到了麻柳坪对面的小山坡上。新修的大队部复制了老大队部,内部完全与原来的大队部一模一样,一进大门,就是一个“大堂”,其右面是供销社的“代销点”,供应点灯的煤油,卖盐等生活日用品。 队部分为大堂和里面两部分。里面为并排的三个房间,最左边是医务室,中间是“开放会客厅”,对着大门一面没墙没门,具体也没做什么用,右面一间房现在想不起是做什么的了。 医务室是大队部人气最旺的。每天白天都有赤脚医生值班。一个是家在五队木桥沟水库管理所背后的甘华雨表叔,他个子不高,是个瘸子。也难为他了,每天下山来,下了班又上山回家去。何胜彬大夫是个女的,她和甘表叔两个人当年都是30多岁,她是本县邓井关镇的下乡知青,下乡到二队,与我们家族中的一个幺爷爷结婚,生了两个儿子,后来知青回城,她全家回到了邓井关镇上。 医务室不大,里面摆满了西医的打针的药水。一盒盒的针药,一小瓶一小瓶的,安静地躺在盒中的格子中它们每个的“小房间”里。 我对里面很熟悉,常去,生病了母亲背我去看病打针,读书了以后,有时便去那里玩。那针药盒上的英文字母很好看,我爱上了那大的针药盒,待他们用完了,便向他们索要,他们也大方地给了我,我将里面的格子纸撕了,好放东西进里面。 进医务室也有点怕,打针时怕,哭!好好的时候,见医生给人打针,为别的小孩挨打针之痛而痛,还担心那些敲碎在旁边纸箱子里的那些碎玻璃,会不会伤着人呐? 打针时,医生叫来打针小孩的大人:“给他把裤子往下脱!”露出屁股,然后,用一根蘸了淡黄色的碘酒的棉签往那小屁股上一抹,再用镊子熟练地对着药水瓶上部敲,然后,将针伸进里面去,把药水吸进针管里,医生再用左手按住小孩屁股,右手上拿的针对着那屁股轻轻一扎,那屁股上就像蚂蚁爬过一样有点感觉,很快一针就打完了! 这医生何幺娘娘也上门治病,我们家里她来过几次。她很热情,笑靥如花!声音像银铃一样清脆。我母亲打来热水请她洗脸,这是当时农村人待客的礼节。她总是推脱,说:“一洗脸皮就变薄了,下次还敢来么?”现在想来,其实人家不好说,那毛巾脏,不干净。那时家里一张毛巾洗脸,一家人共用,且好久未搓洗,都看不清颜色了。 医务室后来垮了,何幺娘娘知青返城离开了我们大队!甘表叔就在家开办门诊,自己就少吃苦受累。 我小时候体弱多病,多亏了甘表叔何幺娘娘他们两个大队的赤脚医生!感谢他们! 王良炬 2025年3月19日 北京
儿时村里的医务室和两个赤脚医生 儿时的村,不叫村,而是叫“大队
用户良兄
2025-03-19 07:17:19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