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是养肾还是伤肾?提醒:不想伤肾,这3种喝水方式要避免。
很多人觉得多喝水对身体好,而且还有助于肾脏排毒,减轻肾脏负担,这话没错,但前提是得喝对。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水属阴,喝多了会伤阳气,尤其是肾阳。肾阳不足,人就容易腰膝酸软、怕冷、尿频。所以,喝水要适量,不能盲目追求“多”。尤其是中老年人,肾气本来就容易亏虚,喝水更要讲究方法。
不想伤肾,这3种喝水方式要避免
1. 一次性喝太多水
很多人习惯一次性喝一大杯水,觉得这样解渴又痛快。其实,这种做法对肾的负担很大。中医认为,水液的代谢主要靠脾、肺、肾三脏协调完成。如果一次性喝太多水,脾的运化功能跟不上,水湿就会滞留在体内,时间长了,容易导致水肿、尿频,甚至伤肾。
中老年人,脾肾功能本来就弱,一次性喝太多水,更容易加重负担。所以,喝水要“少量多次”,每次喝个200毫升左右,一天的总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就行。
2. 喝太凉的水
现在很多人喜欢喝冰水,尤其是夏天,觉得凉水解暑。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喝太凉的水对肾的伤害很大。肾喜温恶寒,凉水会直接损伤肾阳,导致肾阳虚。肾阳一虚,人就容易怕冷、腰膝酸软、夜尿多。
特别是中老年人,肾阳本来就容易不足,再喝凉水,无异于雪上加霜。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喝温水,温度在30-40度之间最合适。这样既能解渴,又不会伤肾。
3. 晚上睡前喝太多水
有些人习惯睡前喝一大杯水,觉得这样能预防夜间缺水。其实,这种做法对肾的负担很大。中医认为,晚上是肾经当令的时候,肾需要休息和修复。如果睡前喝太多水,肾就得加班加点地工作,时间长了,肾气就会亏虚。
特别是中老年人,夜尿本来就多,睡前再喝太多水,不仅影响睡眠,还会加重肾的负担。所以,建议大家睡前1-2小时尽量少喝水,如果实在口渴,可以小口抿一点温水。
中医教你喝对水
中医讲究“因人而异”,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适合的水也不一样。选对了水,才能更好地调理身体,养肾养生。
阳虚体质——温阳散寒
阳虚体质的人通常怕冷,手脚冰凉,容易疲劳,腰膝酸软,夜尿多,舌苔白腻。
推荐姜枣水:生姜性温,能温中散寒;红枣补气血,两者搭配可以温阳散寒,特别适合阳虚体质的人。
做法:取3-5片生姜和3-5颗红枣,加水煮沸后小火煮10分钟,趁热喝。
推荐淡盐水:盐味咸,入肾经,适量喝淡盐水可以温补肾阳。
做法:一杯温水中加一小撮盐,搅拌均匀后饮用。
推荐肉桂水:肉桂性热,能温补肾阳,适合阳虚严重的人。
做法:取一小段肉桂,用热水冲泡,焖5分钟后饮用。
阴虚体质——滋阴润燥
阴虚体质的人通常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容易上火,失眠多梦,舌红少苔。
推荐麦冬水:麦冬性微寒,能滋阴润肺,适合阴虚火旺的人。
做法:取5-10克麦冬,用热水冲泡,焖10分钟后饮用。
气郁体质——理气解郁
气郁体质的人通常情绪低落,容易焦虑,胸闷胁痛,舌淡红。
推荐玫瑰花水:玫瑰花性温味甘微苦,能理气解郁、活血调经。
做法:取5-10朵干玫瑰花,用热水冲泡,焖5分钟后饮用。
推荐佛手水:佛手性温味辛酸,能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做法:取3-5克佛手,用热水冲泡,焖10分钟后饮用。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