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315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媒体曝光声势浩大,但整改却轻描淡写。然而,今年

住顶楼小邹 2025-03-18 10:23:54

往年315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媒体曝光声势浩大,但整改却轻描淡写。然而,今年的315却截然不同,“杀气”十足,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这是为什么? 往年315晚会一结束,总有人担心“雷声大雨点小”,曝光归曝光,过不了多久那些问题企业又死灰复燃。 老百姓也不是没见过这事儿,2020年曝光的地沟油,消停一阵子换个名头接着干。今年晚会曝光的啄木鸟维修,去年就上过榜,结果呢?还不是老样子。 不过今年情况真不一样了。很多人都感觉到,今年的315无论是查处力度、反应速度,还是处罚的狠劲,都和以往大不相同。 就拿被曝光的那些事儿来说吧:河南商丘那30万条还没来得及消毒的内裤、湛江那50吨加了东西的虾仁,还有国务院直接点名的杨铭宇黄焖鸡…… 各地监管部门雷厉风行,72小时之内该封的封,该召回的召回,根本不给这些企业喘息的机会。 而且这次可不是做做样子。河南那三家生产劣质内裤的厂子,上百万条半成品直接被封存; 重庆啄木鸟维修,查出使用不合格的燃气软管,当天晚上八十多名执法人员带着设备就进驻了公司,光是电子数据就拷走了海量的内容; 山东梁山那家翻新卫生间的黑作坊,老板直接被带走调查; 广东湛江那边更狠,四家违规的虾仁厂,不光要召回问题产品,还得给消费者赔偿,这架势是要罚到他们倾家荡产,后面还有罚款甚至坐牢的可能。 以前总有人觉得315的风头一过就没事了,但今年被点名的这些企业,怕是真要栽了。连国务院都直接督办了,谁还敢再糊弄? 为什么今年315这么“较真”?归根结底,现在国家最看重的就是把经济搞上去,把消费拉起来。国家专门发了文件,把刺激消费当成今年的重点工作。 一边是政府想方设法让老百姓愿意花钱,一边却有企业坑蒙拐骗,让大家不敢消费,这不跟国家政策对着干吗? 其实以前315也不是没出过手。2017年耐克气垫鞋虚假宣传那事,一张巨额罚单让那款鞋直接停产了;汉堡王用过期面包,全国门店关了一大批;还有老坛酸菜的事,整个行业几乎被连根拔起。 不过,以前可能还留点余地,今年就是“一个不留,斩草除根”的态度。 在国家振兴经济、促进消费的大目标下,谁要是敢搞破坏,那就是自讨苦吃。从今年起,对消费领域的监管和处罚只会越来越严格,想钻空子,难了。 这事儿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一个帖子,说他在某电商平台买的“纯棉”T恤,到手一摸就知道是化纤的,找商家理论,商家还振振有词,说“行业标准”允许一定比例的化纤。 最后这哥们儿也是较真,直接把衣服送去检测,结果化纤含量超过了70%!他拿着报告找平台投诉,平台才给退款,还赔了500块。 这事儿要是搁以前,估计也就自认倒霉了,谁有那闲工夫去检测啊? 还有个更离谱的,小编一朋友在某知名连锁超市买的“鲜榨果汁”,喝着总觉得味道不对,仔细一看配料表,好家伙,水、浓缩果汁、各种添加剂…… 这哪是鲜榨果汁啊,分明是“果汁味饮料”! 他拍照发到网上,结果引来一堆共鸣,大家都说现在很多所谓的“鲜榨果汁”都是这么个套路,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这些事儿看起来不大,但反映的问题却不小。 消费者花钱买东西,图的就是个放心,结果却被各种套路坑,长此以往谁还敢消费?现在国家下决心整治,也是为了给大家一个安心的消费环境。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糟心事? 来说说你的经历,让那些黑心商家也感受一下“人民的力量”! 来源:央视新闻

0 阅读:0
住顶楼小邹

住顶楼小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