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作家文学评论集,帮我们理解文学

谷梦评文学 2025-03-17 15:14:21
对于绝大多数的文学爱好者,我们除了阅读文学原著之外,更想知道大量对于这些文学作品的解读。文学评论也就应运而生,能够让我们在别人的帮助下,对于文学作品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当然这种理解可以被我们接受,也可以不被我们接受,但却定然能够为我们开启一个认识文学的崭新视角 . 如果这些文学评论的创作者还是作家,它们更是能够凭借着自身的经验,凭借着自己对于文学创作的理解,让文学评论更精准,更有内涵,也更能够洞悉文学本身独特的魅力 . 李洱,他就是专业作家中的一员,2003年,入围茅盾文学奖,2019年,更是凭借《应物兄》终于获得茅盾文学奖,而他的很多其他作品也都极为优秀,获奖只是对于他成功的肯定而已 . 当然他在文学创作之余,李洱也品读着其他文学作品,也分享着自己的文学创作经验,也就有了一系列文学笔记问世我们现在正在阅读的这样一部著作《超低空飞行》就是李洱的文学笔记集,让我们能够感受这样一位作家的文学思考 . 我们在这里能够读到作者怎样独特的思考呢?这里有着作者对于汪曾祺语言的分析,有着对于史铁生纪念的文章,而这些都是作者在其他作家纪念用上的发言稿,但它们虽然有一些应景的文章,但也别具洞见。比如他对于汪曾祺所属时代特征的梳理就能够为我们提供了解汪曾祺的别样视角,更是能够让我们打破对于汪曾祺的刻板印象 . 对于其他作家作品的品读呢?定然能够为我们开启不一样的视角,比如其中有一篇文章为我们论述了《贾宝玉长大之后怎么办》。但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红学文章,因为他并没有把视角聚焦到了《红楼梦》本身文本的研究,而是以一种小说家的经验为我们阐述着贾宝玉这样一种性格的个体,在他的未来会呈现出一种怎样的人生走向?更是用了大量其他文学作品作为例证,为我们解读着这种人生走向的可能性。所以其实这也就成了一部比较文学思考,定然能够给读者们开启一种认识文学的独特思路 . 对于文学作品,每一个人都会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洞见和思考。而作家们创作过程之中也同样会有着这样的思考。 所以文学作品自从被创作出来之后,就是可以被无限结构的,无论是读者还是专业的作家,抑或我们普通读者都可以在相同的文本下读出完全不同的思考 . 让我们通过专业作家李洱思考来品读他对于文学的理解,并且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也完成独属于自己的文学思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