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俱乐部里的医疗常识|仁心俱乐部
◾以下是一些急诊常用的紧急小妙招,但这些操作需要专业医护人员执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
▪️伤口止血包扎:
对于外伤出血,可先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等压迫伤口止血。如果是四肢伤口,可适当抬高肢体。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等进行包扎,包扎要松紧适度,以达到止血目的又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为宜。
▪️心肺复苏(CPR)
确认现场安全后,让患者仰卧在硬板上或地上。施救者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按压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频率至少100次/分钟,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30次后,开放气道,清除口腔异物,进行2次人工呼吸,如此循环。
▪️简易除颤:
当患者发生心室颤动等致命性心律失常时,需立即除颤。如果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应尽快使用。打开AED,按语音提示操作,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指定位置,AED会自动分析心律,如需除颤,会提示充电并让周围人离开,然后按下除颤按钮。
◾普外医治时怎么平衡病情与患者心态?
在普外医治过程中,平衡病情与患者心态至关重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有效沟通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及预后。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确保患者理解自身状况。同时,根据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告知病情,如先告知家属,让家属参与决定是否及如何向患者透露。认真倾听患者的疑问和担忧,给予充分的回应和解答,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关心。
▪️心理支持
肯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如伤口愈合良好、身体指标有所改善等,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当患者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时,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如握住患者的手、轻拍肩膀等肢体语言,传递关心和支持。
▪️信息透明
向患者介绍普外医疗团队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让患者放心接受治疗。让患者了解治疗过程中的各项检查、用药等情况,避免因信息不对称产生不必要的担忧。
▪️引导正确认知
通过宣传册、视频等方式向患者普及相关疾病知识,包括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康复过程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减少因无知而产生的恐惧。适当向患者分享类似病情的成功治疗案例,让患者看到康复的希望。
▪️尊重患者决策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和选择,让其参与到治疗决策中,如告知不同治疗方案的利弊,由患者和家属共同决定治疗方式。对于一些非紧急且不影响治疗效果的事项,如病房环境布置、饮食选择等,尽量满足患者的个人意愿,增强其对治疗环境的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