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牛奶到底会不会致癌?我们又应该如何科学饮用?01、牛奶致癌?到底是怎么回事?近

冰枫评健康 2025-03-14 18:27:06

喝牛奶到底会不会致癌?我们又应该如何科学饮用?

01、牛奶致癌?到底是怎么回事?

近年来,“牛奶致癌”的说法让不少中老年人陷入困惑,这背后与几项研究密切相关。

2022年,北京大学联合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对中国51万名中老年人进行了长达11年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每天多喝50克牛奶(大约五分之一盒),肝癌风险可能会上升12%,女性乳腺癌风险增加17%。

科学家分析,牛奶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IGF-1)可能像“细胞生长的加速器”,会刺激异常细胞增殖;而乳制品中的饱和脂肪酸如果长期过量摄入,可能会引发慢性炎症,间接增加癌症风险。

与此同时,美国一项研究指出,每天饮用430克牛奶(大约两盒)的男性,前列腺癌风险比少喝的人高出26%,推测与牛奶中残留的动物性激素有关。

不过,这些研究并不能直接证明“牛奶致癌”。

一方面,调查中提到的“乳制品”并没有明确区分纯牛奶、含糖乳饮料或冰淇淋等加工产品,而后者往往含有大量的添加剂和糖分,可能才是真正的健康隐患。

另一方面,研究只显示牛奶摄入与癌症风险存在相关性,但是其他因素,比如高盐饮食、吸烟酗酒等并没有被完全排除。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也明确表示,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将牛奶列为致癌物。

02、牛奶真的不能喝了吗?

牛奶致癌的争议源于研究结论的“矛盾”,北京大学等机构发现,每天多喝50克牛奶可能会增加肝癌、乳腺癌风险。但牛津大学研究却显示,每天200克牛奶能够将结直肠癌风险降低14%,这得益于牛奶中的钙能够抑制肠道癌细胞生长。

而且,牛奶中的营养价值是不可替代的:钙和优质蛋白对于中老年人骨骼、肌肉健康至关重要。

科学喝奶的关键在于“适量”与“适配”:健康人群每天1-2盒牛奶不需要担忧,重点要搭配均衡饮食。

03、怎么喝牛奶才健康?

1、安全饮用是基础

生牛奶可能携带结核杆菌、布氏杆菌等病菌,必须煮沸杀菌后再喝。

市面上销售的盒装牛奶虽然经过杀菌处理,但是开封后需要冷藏保存,在24小时内饮用完毕,避免滋生细菌引发腹泻。

2、优选全脂牛奶,营养更全面

全脂奶中的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营养素能够促进钙吸收,维护骨骼和心血管健康。

中老年人每天饮用200-300毫升(大约1-1.5盒)即可满足需求,不需要刻意选择脱脂奶(脱脂过程会损失90%的脂溶性营养)。

3、控制总量,避免过量

健康人群每天牛奶的摄入不宜超过500毫升(大约2.5盒),过量可能会增加肝肾代谢负担,高血脂患者可以选择低脂奶,每天不超过200毫升。

4、特殊人群灵活调整

1.长痘或皮肤敏感者:牛奶中的IGF-1和乳清蛋白可能会加重炎症,建议改喝无糖酸奶;

2.腹泻或乳糖不耐者:建议暂停喝奶,恢复后再少量多次饮用(比如每次50毫升),或者选择舒化奶;

3.前列腺癌家族史男性:可以用燕麦奶、杏仁奶替代,降低潜在风险。

5、替代方案:营养来源多元化

酸奶(含益生菌)、低盐奶酪(钙含量高)可以替代牛奶;非乳制品,比如豆浆、北豆腐、芥菜、芝麻、小鱼干也能补充钙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健康饮食不必过度依赖单一食物,均衡搭配才是关键。

牛奶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科学搭配与适量饮用,对中老年人而言,盲目跟风戒奶可能因小失大。

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理性判断:均衡饮食、定期体检、适度运动,远比纠结“单一食物致癌”更有意义。

0 阅读:35
冰枫评健康

冰枫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