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热门[超话] 欧盟委员会(EC)重申了其在2035年前逐步淘汰内燃机(ICE)汽车的目标。尽管这并不是对内燃机的完全禁令,而是要求新车实现零二氧化碳排放,但合成燃料或氢燃料在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应用,这意味着传统燃油车将逐渐退出市场。
根据欧盟委员会制定的目标,到2030年底,二氧化碳排放量需减少55%;从2035年起,所有新销售的汽车必须实现零二氧化碳排放。尽管目标明确,但政策仍有一定的灵活性。委员会将加快对汽车和轻型商用车二氧化碳标准法规的审查准备工作,意味着未来几年内可能会有一些调整和优化。
为了帮助汽车制造商达到2025年的中期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比2021年的标准低约15%),欧盟委员会决定延长达标期限至2027年,并允许制造商通过三年平均值来满足排放标准,而不是每年严格遵守排放限制。这一调整减轻了汽车制造商的压力,避免因某一年度超标而面临巨额罚款。例如,大众集团曾估计在2022年底可能需要支付约15亿欧元的罚款。
此外,欧盟计划通过“电池助推器”(Battery Booster)计划提供18亿欧元的资金,直接支持欧洲电池生产和组件制造。此外,“电池原材料获取实体”(Battery Raw Materials Access Entity)将简化原材料获取流程。
欧盟还计划加速电池材料精炼过程,并通过一个10亿欧元的项目资助新型电池技术的研发。
针对消费者端,欧盟承诺推出更多针对新旧电动汽车的激励措施和社会租赁方案。汽车制造商也在努力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推出了更实惠的电动车型。
尽管理论上碳中和燃料(如合成燃料或氢燃料)可以满足零排放的要求,但在未来十年内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较低。因此,电动汽车将成为主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