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翰林院师读提拔为四川学政的吴省钦在雅安写的诗歌 是这首诗的白话翻译、注释以及对其中涉及的人物、事件、时间等的分析(由于原诗创作具体时间未明确给出,只能从诗中内容推测相关情况): 白话翻译: 你在黔中任职考察,我在蜀中任职。当年重阳节的时候,我们往来相处密切。狗竟然对着太阳狂吠(比喻少见多怪),这种奇怪的心态有很多;驴子在山中鸣叫,那种疲惫困窘的样子也让人觉得有趣。我怎敢说自己虽处江湖之远却心怀朝廷(魏阙代指朝廷),所以理应让原本较为落后的地方(像古郇国、鲁国那些地方的风俗)改变蛮夷的风气(这里是说在地方任职要推行教化)。那青青的颜色比不上筇竹枝的影子,一路上绿荫随着道路向东延伸。 铜壁关地势高峻,瘴气消散后天色昏暗,穿着短皮衣、长袖衣服,仿佛在等待着招魂(这里营造出一种情境,可能暗示环境的艰苦和人的心境)。已经没有了边境上的烽火警报让官吏们惊恐,只是有一点点微薄的功绩能让皇上知晓。(不敢像)卫子夫那样一上车就有尊贵的地位(卫妇指卫子夫,这里表示不敢奢望极高的地位),也不敢像楚人那样去谈论宝珠的价值(比喻不看重财物等虚浮的东西)。只可怜曾经在金盘前分发干粮(解糗,分发干粮)的聚会,如今要收起荆钗(表示简朴生活)返回玉门关(可能表示结束任职或某种行程)。 在遥远的髦牛徼外(边疆地区),想要陈述情况非常困难,远方传来的消息只能勉强让自己宽心。书信中的一个字都能关系到人的切身感受(痛痒),可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关心百姓的贫穷与饥饿寒冷呢。征讨和疾病像扫帚扫去尘土一样(比喻不断发生且难以避免),那些像酗酒做梦一样浑浑噩噩的状态,看到嫁女婚男等事也只能黯淡地看待。聊到隔壁居住的美好时光,心中的喜悦之情让泪水都干了(心情复杂,既有回忆的喜悦也有当下的感慨)。 注释: 1. 吴省钦:诗作者,清朝官员、学者。 2. 学使:即提督学政,负责一省教育、科举等事务的官员。这里“得补山学使”指吴省钦担任学使相关职务。 3. 君:指诗中提到的在黔中任职的人,具体姓名未提及,是吴省钦的友人。 4. 黔中:古代地域名,大致在今贵州一带。 5. 蜀中:指今四川地区。 6. 阳节:即重阳节,古代有重阳节亲友相聚等习俗。 7. 犬能吠日:出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蜀犬吠日”,蜀地多雾,狗少见太阳,出太阳时就叫,比喻少见多怪。 8. 驴解鸣山:形容驴子在山中鸣叫的情景,“疚芴窮”可能形容驴子的疲惫等状态,“疚”有疲惫、痛苦之意,“芴”在这里表意不太明确,可能是一种状态的描述,“穷”可理解为困窘。 9. 魏阙:原指宫门外两边高耸的建筑物,后借指朝廷。 10. 郇鲁:郇是周代诸侯国,鲁是春秋时期的重要诸侯国,这里代表文化礼仪发达之地,与“夷风”相对,“夷风”指相对落后的风俗。 11. 筇枝:筇竹做的手杖,这里“筇枝影”可能是一种意象,描绘环境景色。 12. 铜壁:可能指铜壁关,在今云南边境,地势险要。 13. 瘴霁:瘴气消散。 14. 堠燧:即烽火台,古代边防报警的设施。 15. 至尊:指皇帝。 16. 卫妇:指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以歌女身份得幸,后地位尊贵。 17. 楚人:这里用楚人相关典故,可能指楚人重视宝珠等,具体未明,总体表示不看重财物等。 18. 解糗:分发干粮。 19. 荆钗:荆枝为钗,形容妇女服饰简朴。 20. 玉门:玉门关,这里可泛指边境或某个特定的地方,不一定是实际的玉门关,可能表示一种行程的终点等。 21. 髦牛徼外:“髦牛”是一种牛,“徼外”指边疆之外,形容偏远的边疆地区。 22. 征夬病埽圕酗梦:此句表意较模糊,“征夬”可能与征讨等有关,“病埽”可理解为疾病像扫帚扫去东西一样,“圕”可能是误写或生僻用法表意不明,“酗梦”可理解为像酗酒做梦一样浑浑噩噩的状态。 人物、事件、时间分析: - 人物:主要人物是吴省钦和他在黔中任职的友人。 - 事件:吴省钦在雅州任职学使,友人在黔中任职,两人回忆过去重阳节的往来,感慨各自任职地方的情况,包括环境、政务、对百姓的关怀等,还回忆了一些过去的聚会和生活情景,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 时间:诗中提到“当年阳节”,可知两人过去在重阳节有过交往,而写诗时是吴省钦在雅州任职期间,具体年份未给出,从作者吴省钦生活在清朝可大致推断为清朝时期。 以上解读和注释是基于对诗歌的理解和常见的诗词知识,可能存在不准确之处,仅供参考。 清朝的提督学政本身没有固定品级,其 - 以翰林院修撰、编修、侍读、侍讲(五品或六品)出任,品级为五品或六品。 - 由都察院六科给事中(正五品)、都察院十五道监察御史(从五品)、各部院郎中(正五品)担任,品级为正五品或从五品。
以下翰林院师读提拔为四川学政的吴省钦在雅安写的诗歌 是这首诗的白话翻译、注释以
书竹随心过去
2025-03-11 10:57: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