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署名文章谈扎实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在无人驾驶领域跑出加速度 近期,李彦宏在人民网署名文章里提出,国家对人工智能的重视,对大模型广泛应用的支持是前所未有的,需要紧抓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机遇。同时李彦宏提出,数字经济跃升到“智能经济”的新阶段,并将跑出加速度。正如李彦宏所说,目前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空前激烈,需要我们始终处在这场技术革命的最前沿。 在中美的AI科技竞争中,无人驾驶作为最大应用场景之一,以萝卜快跑为代表的国内“土萝卜”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洋萝卜”基本开启了无人驾驶领域的生死决战。对双方而言,这已经不仅仅比拼的是科技实力,还关乎到国家经济利益和未来格局的发展方向。毕竟,在无人驾驶领域,谁先跑通并建立相关产业链,谁就有定义赛道、向其他国家输出技术产品的能力。 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加强AI政策来确保美国领先位置,特别是对于无人驾驶的政策扶持力度也空前高涨。此外谷歌无人车Waymo,在美国政策扶持下扩大了运营区域,其无人驾驶系统每周行驶超过100万英里。每周的付费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数量在过去两年来增长了20倍,已经超过 20 万次 。 更重要的是,应用规模上去了,能够反哺技术,创造新需求。规模化运营带来的数据,让谷歌有能力继续优化算法。充足的落地场景和规模,让谷歌能够更早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正是规模化应用的重大价值所在。 显而易见,想在这波中美无人驾驶竞争中抢得头筹,规模化应用势在必行! 目前,中国无人驾驶已经在技术验证、安全保障、试运营经验等方面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即使中国道路环境的复杂性是全球罕见的,特别是对于一个新行业、新领域,涉及到交通出行,公众的容错率非常低。百度Apollo依然率先实现大模型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技术应用突破,基于大模型技术,做到安全性高于人类驾驶员10倍以上,实现城市级全域复杂场景覆盖。截至目前,其车辆在路测中已累计行驶超过1.3亿公里,从未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同时,萝卜快跑等L4级无人驾驶汽车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重庆等多个城市的稳步推进。 我个人比较认同李彦宏在署名文章中谈到的这个观点:目前中国的无人驾驶仍以小规模、区域性试点为主,对车辆规模也有严格限制。如果能在安全可控前提下,逐步扩大车辆规模,推动无人驾驶进入城市核心区域、实现全域覆盖的规模化应用,无疑将促进无人驾驶相关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 国内无人驾驶的发展,迫切需要有政策支持来推动产业的规模化应用,这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在今年两会期间,无人驾驶也成了热议话题,多位代表委员提出推动我国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提案和议程,比如王先进委员就提出,进一步加快推进无人驾驶规模化应用,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 政策创新已然成为中美无人驾驶竞争的新赛点。期盼新一轮利好政策,助推中国无人驾驶企业跑出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