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晚,广东奥体中心跳水馆,18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在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一次又一次地跃下,胫骨和踝关节的疼痛如影随形。
“受伤之后确实练得苦,因为你每天都带着伤病、脚痛去跳动作,脚也承受不住,也很痛。”赛后,全红婵接受采访时坦言。当被问及伤情恢复得如何时,她直言不讳:“不怎么样”。
就在几天前,11月2日,全红婵还与搭档王伟莹以出色表现夺得女团双人10米台金牌。她低头凝视金牌的画面,成为了她在那届全运会上最闪耀的时刻。
然而,在11月6日的女子双人10米台单项决赛中,全红婵与王伟莹的表现却未能达到预期,最终以311.76分排名第五,与冠军陈芋汐/掌敏洁的350.22分差距显著。

广东队教练何威仪在赛前就已透露了全红婵的伤情。“全红婵现在的胫骨、踝关节都是受伤的,在坚持比赛,大家看不出来,其实她的身上都是肌贴。”
何威仪教练的话语中满是心疼:“她是很难很难的,每天都是疼得不得了。”
11月5日,有记者在赛场偶遇正在准备训练的全红婵,她正熟练地剪着肌贴,看到记者后还微笑面对。
伤痛已成为她日常训练和比赛的一部分。
对于一名跳水运动员来说,脚部的疼痛直接影响起跳和入水动作的完成质量。全红婵坦言,脚部在做弹跳动作时疼痛感强烈,甚至“跳多了之后,走楼梯都有点痛”。

11月2日,第十五届全运会跳水女子团体比赛,全红婵搭档王伟莹出战女团双人10米台。
这是她时隔183天再次亮相赛场。
全红婵的“水花消失术”依旧出色,她和搭档王伟莹配合默契,三跳稳定发挥,以235.86的总成绩排名第一。
这场比赛帮助广东女团夺得了金牌。
赛后,全红婵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三个字:“我真棒。”网友纷纷留言点赞:“全红婵还是全红婵,辛苦了!”“我们继续赛场见!”
颁奖时,全红婵低头久久凝视着金牌,不停地抚摸,那一刻,她过往的努力和付出仿佛都得到了回报。

胜利的喜悦仅仅持续了几天。11月6日,女子双人10米台单项决赛举行,全红婵再次搭档王伟莹出战。
预赛中,全红婵/王伟莹以297.54分排名第三,而陈芋汐/掌敏洁以339.06分、超过第二名近30分的绝对优势排名第一。
决赛中,陈芋汐/掌敏洁延续了稳定发挥,每一跳都是参赛选手中最高,最终以350.22分摘得金牌。
全红婵与王伟莹未能发挥出应有水平,仅获得311.76分,排名第五。
近半年来,受全红婵伤病影响,她与王伟莹的训练配合难以达到最佳效果。两人搭档时间本身就不多,几乎没在大赛中组对过。

从女团夺冠到单项第五,这样的反差展现了竞技体育的残酷与不可预测。
全红婵坦诚表示:“这场比赛没跳好,但跳出了平常的水平,‘只要尽力就好,不要受伤’。”
她表示,能够完整地坚持比赛,自己还是很开心,比赛中也没有加重伤情。对于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全红婵表达了感谢:“大家来看我,我就很开心。
未来请多多关注跳水。”
她的搭档陈芋汐也在赛后送上鼓励:“希望全红婵在今后的训练、比赛中,能够尽快恢复到最佳水平,两人再次携手走向最高舞台。”
05 坚韧成长,从“天才少女”到战士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全红婵经历了巅峰、低谷、质疑与自我超越。
2024年,她加冕“大满贯”,蝉联奥运冠军,被评为世界年度最佳女子跳水运动员。
2025年,她遭遇伤病,数次与单人项目金牌失之交臂。
“我不是大家说的‘天才少女’,成绩都是练出来的,一遍一遍地去练,有辛苦有泪水。”全红婵曾这样说道。
她面对的不只是伤病,还有生长发育的挑战。2024年巴黎奥运周期,她的身高长了7厘米,体重增加了约7公斤。
她当时坦言:“之前很轻松,就很飘那种感觉,但现在站在台上就感觉已经要碰到水了。”
颁奖仪式上,陈芋汐与掌敏洁站上了最高领奖台。全红婵虽然无缘奖牌,却依然微笑着向观众致意。
“我真棒”——三天前全红婵在社交媒体上写下的这三个字,如今看来别有深意。体育精神不只关于胜利,更关于如何在跌倒后爬起,如何带着伤痛坚持前行。
18岁的全红婵,未来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