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四月,李治采纳了考功员外郎刘思立的建议,在进士考试内容中增加了帖经与杂文两项。帖经的目的,在于了解举子对经典的熟练程度,杂文观其文理是否通顺。次年八月,正式下诏申明这一制度。永淳二年(公元683年)三月,又规定应举之人试策三道,并成为定例。帖经与杂文的增设,丰富了考试的方法和内容,在当时有助于克服科举制度的弊端,促使科举制度走向成熟。
“台独”议员挖坑,反被蒋介石曾孙、台北市长蒋万安推进坑里。蒋万安坚定认为,两岸关
【12评论】【49点赞】
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四月,李治采纳了考功员外郎刘思立的建议,在进士考试内容中增加了帖经与杂文两项。帖经的目的,在于了解举子对经典的熟练程度,杂文观其文理是否通顺。次年八月,正式下诏申明这一制度。永淳二年(公元683年)三月,又规定应举之人试策三道,并成为定例。帖经与杂文的增设,丰富了考试的方法和内容,在当时有助于克服科举制度的弊端,促使科举制度走向成熟。
作者最新文章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