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初,万福麟、马占山眼见东北国军失败已成定局,便匆匆离开沈阳去了北

蜀山史道道 2025-03-07 11:11:59

1948年10月初,万福麟、马占山眼见东北国军失败已成定局,便匆匆离开沈阳去了北平。万福麟在离开时对送行的53军军长周福成说;“全五,这仗打不了,你不要太呆板了。” 在1948年的秋天,东北的天空下,战火连绵,命运多舛。万福麟和马占山,这两位曾在东北战场上指挥若定的国军高级将领,终于在沈阳的局势明朗化之际,决定离开,前往北平。临行之际,万福麟对53军军长周福成,这位旧日的部下,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全五,这仗打不了,你不要太呆板了。”这句话,如同一颗种子,在周福成的心中悄然发芽。   周福成,人称“老五板”,性格刚毅,作风坚定。他将万福麟的话转告给副军长赵镇藩,而赵镇藩的回答更是令他陷入深思:“这是督办临别的宝贵赠言,想得周到,让你遇机不可呆板,来得灵活些。”但如何做到“不呆板”,却成了周福成心头的一大疑惑。   在锦州失守后,局势对国军极为不利。一些高级将领和师长们纷纷寻找出路,而周福成却坚守一城,他的坚持,不仅是对国军的忠诚,也是对蒋介石的信任。但是,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个人的意志终究难以逆流而动。   此时,为了促成沈阳和平解放,一些人开始努力说服周福成。其中,许赓扬、苏炳文、赵毅、卢广绩等人,他们都与周有着不同程度的个人关系,企图以此影响周福成的决策。然而,当许赓扬亲自出面时,周福成的反应却是勃然大怒,他的顽固态度让所有劝降的努力看似都化为泡影。   深秋的沈阳,寒风凛凛,天空阴沉。10月27日,一架由北平起飞的小型飞机在沈阳机场降落,周长秀匆匆下机,迎面扑来的不仅是刺骨的寒风,还有即将决裂的家国命运。作为地下党员,她此行的目的非同小可——劝说自己的父亲,周福成,放下武器,避免更大的灾难。   周长秀穿过城市,最终来到了父亲的指挥部。她的到来,在紧张的氛围中显得尤为突兀。门卫将她领进一间简朴的办公室,周福成正背对着门窗,审视着一份地图。听到女儿的名字,他身体微微一僵,然后缓缓转身。   面对面站立,父女二人之间的空气似乎凝固了。周长秀的眼眶红润,声音带着哽咽:“爸爸,您必须停止战斗,沈阳的百姓和官兵不能再受苦了。”她的话直截了当,每个字都承载着深重的担忧和决绝。   周福成的表情变得更加严峻,他沉声回应:“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我是国军将领,忠于职守是我的责任。蒋总统把东北交给了我,我怎能背弃?”他的话语坚定,表达了一种不可动摇的决心。   周长秀步前一步,试图打破父亲的坚冰:“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忠诚问题了,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未来的负责。请您想想那些无辜的人们。”她的话充满了恳求,试图触动父亲的内心。   然而,周福成的态度似乎更加强硬:“你竟然敢在我面前说这些!你是不是忘了你的身份?我是你的父亲,也是这片土地上的军人!如果你再继续这样,我甚至可以把你当作叛徒处理。”他的声音提高了,透露出一种极端的决绝。   周长秀面对父亲的威胁,却毫不退缩,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如果坚持正确就是叛徒,那我没有遗憾。”她的回答简洁有力,展现了不同于父亲的一种勇气。   这场父女之间的对峙,在两人的坚持和原则面前展开,却未能改变周福成的决定。最终,周福成让卫兵将周长秀送回北平。他转身回到自己的桌前,继续审视手中的地图,而周长秀则在卫兵的陪同下,离开了指挥部,踏上了返回北平的旅途。   周福成的坚持并非没有动摇。在他的部下和亲信之中,有人开始怀疑这种毫无胜算的坚持是否真的值得。130师师长王理寰就是其中之一。在新民车站目睹廖耀湘部队的行动后,他更是直言不讳地对周福成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然而,周福成的回应却是坚决的拒绝和愤怒。   在这样紧张和绝望的氛围中,沈阳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城内的混乱,官兵和百姓的恐慌,所有这些都映射出一个时代的结束。而周福成,这位曾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色的将军,最终却成为了这场战争中的一个悲剧人物。   历史是由无数这样的选择和决断编织而成的。周福成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的坚持,虽然出于对信仰和忠诚的坚守,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成了一个被时代淘汰的符号。沈阳的和平解放,不仅是一场军事行动的成功,更是一个时代变迁的见证。

0 阅读:436

评论列表

The

The

5
2025-03-07 12:50

冥顽不灵

蜀山史道道

蜀山史道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