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首位女机长刘宇环:空军王牌飞行员,退役后最“贵”民航机长。 刘宇环的母亲董锁箴是我国空军较早一批女飞行员之一。 她的飞行生涯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当时,董锁箴正在沈阳二十七中就读高中。 空军部队正好在学校招生。 经过深思熟虑,董锁箴决定报考空军预备学校。 空军部队当时的招录竞争极为激烈。 最终只有24名女性成功入选,董锁箴便是其中之一。 在进入空军后,董锁箴飞遍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承担过人工降雨、空降空投等重要任务,甚至参与了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如运输原子弹试验物品以及回收人造卫星等。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她负责紧急运送伤员; 1963年,河南河北的水灾期间,她亲自参与空投救援物资。 刘宇环的父亲,刘长翔与董锁箴因共同的职业而结识,之后组建了家庭。 童琐箴和丈夫刘长祥的工作强度很高,导致两人几乎忽视了对女儿刘宇环的陪伴。 年幼的刘宇环常常在放学后看见其他孩子的父母前来接她,而自己却只能独自回家。 她甚至曾在心里对飞行员这一职业充满反感。 童琐箴和丈夫退休后回到家中,才发现刘宇环与他们之间的感情隔阂。 童琐箴开始更加注重与刘宇环的沟通。 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关怀,刘宇环逐渐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并开始重新审视飞行员这一职业。 高中毕业时,刘宇环得知空军开始招收第六批女飞行员。 然而,空军的选拔标准异常严格,体能测试是其中一个最大的挑战。 刘宇环在父母的支持下开始了紧张的备考训练。 她的父亲设计了一套针对飞行员需要的训练计划。 每天,她都要在家中安装的转椅上旋转若干圈,模拟飞行中的失重感觉。 而她的母亲则陪着她进行晨跑,每天与刘宇环一起跑到1500米外的野外,再折返。 刘宇环最终顺利地通过了所有的测试,并收到了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然而,除了飞行学院的录取,她还收到了北方航空大学的邀请,成为一名空姐。 空姐是当时非常抢手且待遇优厚的职业。 尽管如此,刘宇环依然选择了心中的飞行梦。 在飞行学院的训练中,飞行的训练不仅仅是体力上的挑战,心理上的压力也常常让许多人感到崩溃。 许多学员在这样的高压下选择放弃,但刘宇环坚持了下来,最终顺利毕业。 在飞行学院的岁月里,刘宇环认识了赵江明。 赵江明是她的学长。 在飞行学院期间,他们彼此通过书信保持联系。 赵江明在信中描述了他在飞行中的所见所闻,尤其是蓝天与白云的辽阔。 经过两年的异地恋,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因为工作的差异,常常面临着长时间的分离。 然而,他们的爱情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每次相聚时,都充满温馨。 在部队的生活中,刘宇环渐渐理解了母亲当初为何如此热衷于飞行事业。 在一次次高难度任务中,刘宇环积累了宝贵的飞行经验,无论是简单的训练任务,还是危险重重的实战飞行,她都顺利完成任务。 刘宇环的飞行能力获得了广泛的认可,逐渐获得了诸如“王牌飞行员”、“运输机女王”等称号。 2003年,她结束了在空军的七年生涯,决定成为一名民航机长。 民航机长不仅要具备优秀的飞行能力,还需要掌握大量的民航知识和外语技能。 刘宇环并没有退缩,她努力补充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 更让刘宇环做出这一决定的,是丈夫赵江明也在南方航空工作。 夫妻二人虽然长期分居,但选择同在一个公司。 为了确保自己能够在民航飞行中顺利展开工作,掌握不同的飞行操作技巧和程序。尽管大部分内容与刘宇环开始了严格的培训课程。 她以往的军事飞行训练有些重复,但她依旧保持着高度的学习热情。 赵江明了解刘宇环的坚韧与付出,尽管有时她在培训后显得疲惫不堪,他全力为她提供帮助。 2008年,刘宇环在南方航空的机长考评会上,成功通过考核,成为南方航空史上首位女性机长。 2008年,刘宇环开始了她在民航领域的第一次飞行任务。 虽然飞机类型有所不同,但她的技术和对飞行的敏锐感觉,使她在短时间内顺利适应了民航机型。 参考文献:[1]洪其华.刘宇环 让华人智慧闪亮硅谷[J].华人世界,2008(1):128-129
南航首位女机长刘宇环:空军王牌飞行员,退役后最“贵”民航机长。 刘宇环的母亲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2-27 20:34: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