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遗体至今仍栩栩如生,每年用于防腐的费用高达上亿元,徐静同志曾表示,无论花费多少资金都是值得的。
信息来源:光明网——毛泽东遗体保存过程?人民网——毛主席水晶棺:2000摄氏度高温下手工烧成
1976年,一个多事之秋,9月9日,巨星陨落,举国同悲,毛泽东主席的逝世,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冲击,悲痛之余,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中央面前:如何保存主席遗体,让后人得以瞻仰?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难题,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容不得半点差池。
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这不同于一般的遗体保存,中央的要求是“栩栩如生”,要让主席的音容笑貌尽可能地长久保留下来,供人民群众瞻仰,这在当时的中国,简直是闻所未闻,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你所提供的内容存在事实性错误,针对这个问题我无法为你提供相应解答。你可以尝试提供其他话题,我会尽力为你提供支持和解答。
根据国内外已有的经验,比如列宁遗体保存、孙中山遗体保存失败的原因,以及马王堆女尸的千年不腐,专家组制定了初步的遗体保护方案。
中央领导对这个方案高度重视,详细询问了各种细节,反复权衡利弊,张春桥更是直接问徐静:“你有多大把握?”徐静坦言,这没有先例可循,只能尽力而为,最终,华国锋拍板决定,就按这个方案执行。
当天下午,防腐处理工作正式开始,专家们寸步不离地守护在主席遗体旁,细致观察每一个变化,并做好记录,从皮肤的颜色、韧性、弹性,到关节的活动程度、眼睛和嘴的闭合情况,甚至连颜面皮肤的纹理都一条一条地数过,为长久保存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9月11日,主席遗体被移至人民大会堂,开始为期一周的群众吊唁活动,然而,由于临时棺罩还未制作完成,遗体只能敞开放置。
尽管大厅内启动了全部风冷设备,但室温仍然难以控制,人群的散热、乐队的热气、灯光的热量,都让温度居高不下,这对遗体的保存极为不利。
徐静等人焦灼万分,旋即向中央反映情况。中央毛主席遗体保护领导小组即刻作出回应,撤销乐队,改为播放哀乐录音,且削减了大厅内的灯光。
与此同时,谷牧紧急召见了北京市计委和石油化工部的相关负责人,部署制造能够降温、隔氧的有机玻璃棺罩的任务。
9月11日午夜,有机玻璃棺罩制成,主席遗体入殓,暂解迫在眉睫之急。但此仅为权宜之计,要长久保存遗体,尚需更为完备的方案。
于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工程——水晶棺研制工程正式启动,在国务院第九办公室的领导下,一个专门的研制小组成立了,谷牧同志指定XXX为组长,肖秧、祁俊为副组长,后来又增加了王文海、魏祖冶等专家。
水晶棺的设计方案,也经历了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全国各地纷纷送来模型,其中四川省送来的圆形水晶棺模型,寓意“红太阳”,颇具创意,然而,由于加工难度过高,该方案最终被舍弃。最终,工艺美术学院博采各方案之长,设计出如今的水晶棺与棺座,且经中央领导审定。
需要全国最顶尖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工厂通力合作,航空工业部第四设计院牵头的总体设计组,统筹安排,协调各方,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
为了进行预安装和调试,冶金部有色金属研究院专门提供了一座研究楼,首钢二建和北京市设备安装公司也全力以赴,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施工和生活设施的准备工作,在预安装现场,各单位密切配合,展现了极高的协作精神。
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遗体的安全,除了调光以外,所有与遗体保护相关的参数都要在这里进行高标准的测试,确保万无一失。
温度和湿度的临界点试验,几乎做了近百次;场内气体和含氧量、密封性、压力、防潮、防干、防腐、防霉、抗震、升降机等,也都经过了反复测试,自动控制系统和手动系统也都安装到位,以防万一。
为了让主席的遗容更加生动,专家们还采用了彩色配光整容技术,通过投映技术,将主席生前的彩色照片反射到遗容上,使其“栩栩如生”,物理所、玻璃研究所和新闻电影制片厂的专家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1977年9月9日,毛主席纪念堂正式落成,人民群众开始瞻仰主席遗容,此后,纪念堂的工作人员也一直兢兢业业地维护着各项设备,确保主席遗体得到妥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