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张作霖麾下有个连长,因彩礼不够娶不到媳妇,张作霖眼睛一瞪说:“你没有提我

爱吃凉历史 2025-02-24 18:41:04

民国时,张作霖麾下有个连长,因彩礼不够娶不到媳妇,张作霖眼睛一瞪说:“你没有提我名字吗?”谁知连长哭丧着脸:“本来彩礼只要10块大洋,我一提在大帅府当差,彩礼直接涨到了100块!” 这位连长原本看中了一户普通人家的闺女,商议之时,女方家庭开出的彩礼不过区区10块大洋。这在当时的东北,算是很合理的价码。可当连长满怀信心地提及自己在张作霖府上当差时,情况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女方家庭一听这话,立刻将彩礼提高到了100块大洋。这可把连长愁坏了,一年的军饷也不够付这笔彩礼。 当连长将这件事告诉张作霖时,张作霖先是一愣,继而眉头紧锁。在他看来,自己手下的军官娶个媳妇竟然还要受这般刁难,这不是打他张作霖的脸面吗?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原来在东北民间,但凡是跟张府沾边的人物,不管地位高低,都被视为"显贵"。这种"显贵"身份不仅没有为下属带来便利,反而成了他们婚姻道路上的绊脚石。 这一现象引发了张作霖对东北婚嫁陋习的深思。在他崛起之前,东北的彩礼虽然也不便宜,但尚在普通百姓的承受范围之内。随着军阀势力的坐大,一些人家开始借机抬高彩礼,特别是对那些在军阀府上当差的人。 张作霖深知,自己手下的这些基层军官大多出身寒门,能在军中谋得一官半职实属不易。如果连个媳妇都娶不上,军心势必受到影响。于是,他开始着手处理这个问题。他先是在私下里打招呼,让部下在说媒时暂时不要提及自己的身份。同时,他也开始关注部下的婚姻问题,适时给予一些经济上的支持。 这种做法收到了一定效果。至少在表面上,张作霖麾下的基层军官们不再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在婚姻市场上吃亏。但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社会问题,却远非张作霖一己之力所能改变的。 随着张作霖势力的不断扩张,他的影响力从东北一隅逐渐扩展到了更广阔的地域。这种权势的变迁,在他部下的婚姻状况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从1916年张作霖被段祺瑞任命为奉天将军,到1922年成为奉系军阀的最高统帅,短短几年间,他手下官兵的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张作霖早期,他的部下多是来自农村的普通百姓,婚姻大多在本乡本土完成,彩礼价格也相对朴实。但到了二十年代,情况却完全不同了。 张作霖府上的一个勤务兵,都能在婚姻市场上享受"特殊待遇"。这种特殊待遇表面上是地位的提升,实则是一种负担。普通人家为了攀附权贵,开始对张府上下的婚事趋之若鹜;而一些精明的人家则借机抬高彩礼,使得很多基层军官望门兴叹。 这种现象在张作霖的高级将领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以前默默无闻时,他们娶妻最多不过是个富农或小商人家的女儿。但随着地位的提升,他们的婚姻对象也开始向上流社会靠拢。有的与工商界联姻,有的与政界结亲,婚姻俨然成了一种政治和经济的纽带。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张作霖府上的一切都笼罩着神秘的光环。这种光环不仅体现在军事和政治上,更渗透到了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凡与张府沾边的人物,在民间都享有特殊的地位。一个普通的门房,都可能被奉为座上宾;一个普通的传令兵,都可能被视作香饽饽。这种现象既反映了军阀势力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也折射出了民间对权势的趋附心理。 到了张作霖势力鼎盛时期,这种现象达到了顶峰。他的部下不再需要为彩礼发愁,反而要担心因身份太显赫而招来不必要的麻烦。有些人开始刻意隐瞒自己的身份,以求获得一段真诚的姻缘;也有人干脆远赴他乡,躲避这种令人困扰的"特殊待遇"。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张作霖在皇姑屯遇难。他的离去,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带走了那个特殊年代里的种种社会现象。

0 阅读:1442

猜你喜欢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