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实力如何变成了弱点?】(路透社)在周日的大选之前,经济是德国选民最关心

理性闲谈天下事 2025-02-23 19:30:24

【德国经济实力如何变成了弱点?】

(路透社)在周日的大选之前,经济是德国选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德国已经从欧洲经济强国变成了欧元区的增长落后国。对一些人来说,这引发了人们对该国经济模式的质疑,该国的经济模式比大多数其他大型经济体更依赖工业和出口。

——9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大部分国家都变成废墟时,西德却表现出其经济能够迅速崛起,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奇迹”。

德国马克的引入、价格管制的取消以及美国马歇尔战后重建计划带来的高水平资本投资是经济复苏的驱动力。

1989 年,也就是柏林墙倒塌的那一年,德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国家统一却带来了高昂的成本。那十年间出口需求的放缓导致失业率达到两位数,到了 1990 年代末,德国被称为“欧洲病夫”。

2002年至2005年间,德国总理格哈德·施罗德实施了严格的劳工改革,包括对拒绝工作机会的人员进行制裁并限制失业救济金。

虽然改革对生活水平产生了影响,导致低薪工人和临时就业人数增加,但改革的支持者认为,改革促使失业率,特别是长期失业率大幅下降。

德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其坚持以工业为基础、以汽车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作为技术先进的国家,德国通过专注于高端产品,充分发挥了其比较优势。

——全球化福利

1、廉价能源

先是在施罗德的领导下,后来在其继任者安格拉·默克尔的领导下,德国及其工业对从俄罗斯进口的廉价能源产生了依赖——即使在俄罗斯于 2008 年入侵格鲁吉亚和 2014 年吞并克里米亚之后,德国仍坚持这种能源伙伴关系。在从莫斯科获得廉价而丰富的能源供应后,德国于 2011 年决定在福岛核灾难发生后逐步淘汰核能。它计划在 2022 年前关闭最后一座核电站。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的一年里,32%的天然气,34% 的原油和53% 硬煤德国发电机组和钢铁制造商所接收的电力都来自俄罗斯。

2、出口强劲

2002 年,欧元成为 3.2 亿人的现实货币。德国成为与其他欧洲国家共享货币的最大赢家。对于一个以出口为基础的国家来说,德国马克与欧元之间的 2 比 1 的兑换率对出口商来说非常慷慨,使他们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看起来更便宜。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速了中国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对“德国制造”工业品的巨大需求。

这增加了德国经济特有的贸易顺差,这意味着该国的出口额超过了其进口。快速增长的经济体需要高端的德国产品和中间供应。

——黄金岁月

这种出口制造业产品的经济模式持续了近二十年,使德国成为欧元区的经济引擎,也是单一货币的支柱。其他成员国受到的挫折更为严重,例如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

随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了数年,德国承担了欧洲债务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但德国对救助默克尔领导的保守派眼中那些过度放纵的国家感到厌倦。德国要求希腊、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动荡国家采取严格的紧缩措施。

紧缩政策给欧洲边缘国家留下了难看的伤疤,削减了教育、医疗和福利。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家,新一代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青年失业率飙升至 50% 以上。

——2022欧洲战争

1、廉价能源的终结

然而,在表面之下,一些发展破坏了德国的经济模式。第一次打击来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德国过度依赖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2022 年能源价格飙升。此外,德国最后一座核电站将于 2023 年关闭,限制了俄罗斯燃料的替代选择。

2、贸易关系结束

价格飞涨使德国工业难以保持竞争力,尤其是在能源密集型行业。2023 年,能源密集型行业的产量下降了 20%。能源危机加剧了 2017 年底开始的工业生产明显下滑。

德国经济模式的另一个致命弱点是依赖出口,尤其是对中国的出口。尽管德国从对亚洲最大经济体的出口和对劳动密集型经济体的外包中获益良多,但中国正在提升质量,成为强劲的竞争对手。而且有迹象表明,中国前几年的强劲增长开始放缓,对其对德国进口产品的需求造成压力。

德国对美国也有相当大的贸易顺差,去年达到创纪录的 700 亿欧元,如果特朗普总统实施其威胁的关税,德国的贸易顺差可能面临风险。在美国和欧洲针锋相对的贸易战中,德国之前令人羡慕的工业实力将成为一个弱点。其中约四分之一的盈余来自汽车产品,在2024年达到了新高,而在数字商品方面,德国则出现了赤字。

——技术落后,基础设施摇摇欲坠

当德国两大贸易伙伴中国和美国大力投资创新并迅速推进电动汽车竞赛时,德国却一门心思专注于拯救其陷入困境的工业,而不是投资未来。这个几十年来一直处于工业创新前沿的国家,却难以适应数字时代。

德国人不太愿意接受新技术。Bitkom 2024 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德国公司仍在使用传真,四分之一的公司仍经常或非常频繁地使用传真。

“债务刹车”——一项限制借贷的自我财政规则——限制了德国投资现代化经济的能力。技术采用是这种自我紧缩政策的受害者之一。

数字化从来都不是优先事项,光纤就是一个例子。前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承诺投资数十亿欧元建设高速互联网,但预留资金并未到位。在 38 个工业化经济体中,德国在互联网连接速度方面排名第 36 位。

不禁创新和技术方面缺乏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方面也同样如此。德国桥梁摇摇欲坠,铁路系统越来越不可靠,这些就是数十年来投资不足对公民日常生活产生影响的例子。德国高速公路沿线 40,000 座桥梁中,有多达 5,000 座状况不佳,亟待维修。

——经济下滑,民粹主义兴起

所有这些因素都激发了德国民众的不满,他们转向民粹主义政党寻求解决经济困境的方案,从而导致政治格局的分裂。

预计德国极右翼替代党(AfD)和左翼政党布恩德尼斯·萨拉·瓦根克内西特(BSW)将在 2 月 23 日的选举中赢得总共约四分之一的选票。

——可以修复吗?

二十年后,关于德国是否再次是“欧洲病夫”的争论又再次出现。

尽管德国经济在结构性挑战的重压下举步维艰,但它仍有许多优势:著名的“中型制造业”、创纪录的高就业水平、持续的贸易顺差和稳健的公共财政。

周日选举之后,新政府的任务是实施必要的改革,挖掘德国的潜力,并最终摆脱经济停滞。

0 阅读:9

猜你喜欢

理性闲谈天下事

理性闲谈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