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向联合国提出乌克兰问题中立决议草案,拒绝承认俄罗斯侵略,俄外长点赞,欧盟怒批“背叛盟友” 。 当地时间2月21日,美国向联合国提交乌克兰问题决议草案,标题为《和平之路》,仅用三段文字哀悼俄乌冲突中的生命损失,呼吁尽快停火,却避谈“俄罗斯侵略”,更未要求俄方撤军。俄外交部火速提出修正案,要求加入“消除冲突根源”表述,而欧盟则痛斥该草案“背叛盟友”。 冲突核心:美国“中立”姿态撕裂西方阵营 美国立场大转弯: 1.措辞博弈:相较此前联大决议明确谴责俄罗斯“侵略”、要求撤军,此次草案仅用“俄乌冲突”中性表述,且未提及领土完整。这与特朗普政府近期反对G7声明使用“侵略”措辞一脉相承,凸显对俄政策从“对抗”转向“务实交易”。 2.战略意图:俄外长拉夫罗夫称赞美国“体现务实主义”,实则暴露特朗普急于通过外交斡旋兑现“24小时结束战争”的竞选承诺,为2026年中期选举积累政绩。 欧盟与乌克兰的愤怒: 1.价值观撕裂:欧盟原计划联署谴责俄罗斯的决议遭美国拒绝后,斥责其“动摇国际秩序根基”。乌克兰驻联合国代表直言草案“纵容侵略者”,要求恢复“俄罗斯无条件撤军”条款。 2.地缘代价:若美国坚持中立路线,东欧国家恐面临安全焦虑升级,波兰等国或推动欧盟自主防务建设加速。 后果预判:三方角力下的三大变量 1. G7声明妥协性措辞:参考2月17日北约声明将“侵略”改为“战争”的先例,G7最终文本可能采用“冲突”“敌对行动”等模糊表述,为美俄谈判留出空间。 2. 联合国决议表决分化:发展中国家或支持美国草案的“和平优先”基调,但法德等国可能联合提出修正案,加入“尊重乌克兰主权”条款。 3. 战场局势连锁反应:俄军可能借美国立场变化发起春季攻势,而乌军若失去西方坚定支持,东部防线恐进一步收缩。 个人观点:美国此举看似“中立”,实则为美俄秘密谈判铺路。特朗普团队正效仿1972年基辛格“穿梭外交”策略,试图以乌克兰部分领土妥协换取俄方在能源、军控领域的让步,但这种“牺牲盟友换和平”的短视操作,或将加速北约内部离心化。 互动提问:您认为美国在俄乌问题上的“中立”是真和平信号,还是战略收缩的前奏?欢迎评论区理性探讨!
转变太快!特朗普明确表态美国会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援助,如果不这么做,普京会说他赢了
【28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