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高中取消早晚自习?网友点赞:人生不止分数,让教育回归本质 来源:starry周 零点时分,河北某重点中学高三教室依然灯火通明。学生们桌上堆着半米高的试卷,咖啡空罐在墙角垒成小山,校医室领安眠药的学生排到了走廊。 这并非电影场景——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83.6%的高中生日均睡眠不足6小时,双休日补课率高达91.3%。 当工厂流水线都开始推行双休时,本该绽放的青春却被锁在教育的"血汗工厂"里。 1. 失控的校园时间表 魔幻作息表:某省重点中学实行"5:30晨读-23:30熄灯"制度,日均学习15.2小时 双休日消亡史:周末变身"考试日+补习日",真正休息时间不足4小时 假期变形记:寒假被切割成"年前冲刺+年后收心"两段,暑假沦为第三学期 2. 身体发出的血色警报 生理危机:高中生脊柱侧弯率38.7%,胃病发病率是成年人的2.3倍 心理塌方: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24.6%,高考后心理咨询量激增300% 创造力死亡:某高校教授痛心发现,大一新生想象力测评成绩较20年前下降47% 3. 被量化的人生 北京海淀家长群流传着"睡眠-成绩换算公式":少睡1小时=月考提升3分。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下,某校甚至出现"吊瓶班"——学生边输液边刷题,墙上标语写着"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 1.以成绩论政绩:某县教育局内部文件显示:清北录取数直接决定局长晋升,这种政绩观催生出"军事化管理示范区"。学校为冲刺升学率,将教师工资的40%与成绩挂钩,教师被迫成为"监工"。 2.剧场效应:当一所学校开始周末补课,周边学校不得不全体跟进。江苏某校长坦言:"我们也不想折磨学生,但家长会举着'要成绩不要休息'的横幅围堵校门。" 3.资本炒作,引发家长焦虑:教辅机构发明"焦虑算法":通过监测学校月考时间,精准推送"状元笔记""押题密卷"。某上市教育集团财报披露,其"高考恐惧指数模型"可使家长续课率提升63%。 但成绩真的应当是教育唯一关注的重心吗?教育的本质,就是取得高分吗? 很显然不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首先,人是教育的核心。人是复杂的,不是简单的分数能衡量。人生也不足以由简单的分数来支撑。 其次,在从6岁到18岁的基础教育学龄段,是每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最淳朴的时期,是支撑我们以后人生的最重要的知识汲取期。如果让它只充斥着分数,无疑也是对于这样宝贵时间的浪费,对培养更高级、更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可能性的浪费,也是对教育本质的亵渎。 教育不该是把青春熬成黑咖啡,而是让生命如茶般舒展绽放。 更何况,透支生命健康换来的分数,终将在未来连本带利偿还。 当衡水中学毕业生在知乎写下"我用三年睡眠换来的985文凭,工作三年就被抑郁症废掉"时,我们该清醒了。 而“多地取消晚自习”的消息传出,得到网友点赞时,更说明了,所有人都在期待一场深入的教育革命,一场不仅仅只是口号的革命。我们始终在改革,却始终无法触及真正的痛点。因为我们缺乏一场能够将“会解题的机器易得,有生命力的灵魂难求”这种观念铺开的革命…… 这种革命,究竟什么时候会到来? 或许当真正有第一所高中宣布"取消晚自习"时,当第一个家长群开始讨论"如何带孩子看星空"时,真正的教育革命才刚刚开始。 人生不止是分数,该是时候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了。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多地高中取消早晚自习?网友点赞:人生不止分数,让教育回归本质 来源:starr
烁耀中原地
2025-02-22 20:32:49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