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正在筹拍《蝙蝠侠:黑暗骑士》的诺兰找到希斯·莱杰,想让他试镜“小丑”一角。但他并不知道,其实希斯·莱杰想演的是蝙蝠侠,因为这是他儿时的梦想。“导演,要不我换上蝙蝠侠的行头,你看看如何?”
在出演《黑暗骑士》中的小丑角色之前,尼科尔森曾告诫他,扮演小丑这一角色可能会让他陷入困扰,甚至可能影响到睡眠,因为这个角色过于黑暗。尽管前辈如此提醒并且这个角色也面临着外界的不看好,希斯·莱杰依然选择了全身心投入。 他将自己完全隔离,关在一个小房间里待了43天,利用“自闭”的方式强迫自己进入小丑的内心世界。在这段时间里,他写日记并通过多种不同的声音练习笑声,还在房间里上蹿下跳、绕圈奔跑,唯一的目的是要找到那种疯狂的感觉。等到正式开拍时,他的状态已经几乎到了极致。 希斯·莱杰的演艺生涯从一开始便充满了亮眼的成绩。他在1999年参与了两部好莱坞电影《两手》和《我恨你的十件事》,并因此在好莱坞小有名气。然而,希斯并不喜欢被归类为“无脑情圣”这类角色。他在拍摄完《十件事》后,明确拒绝再接拍类似的校园青春片。 他随后与童年偶像梅尔·吉布森合作出演了《爱国者》,在这部影片中,他饰演梅尔·吉布森的儿子,并首次尝到了来自评论界的肯定。《滚石》杂志评价他为“有着成为大明星的天赋”,并且他还登上了《名利场》杂志的封面,标题中写道:“我们迎来了一场希斯热潮!”他的影响力与魅力逐渐在好莱坞圈内蔓延。 接下来的电影《圣战骑士》成为了全球票房的成功,希斯·莱杰无疑是其中重要的推动力之一。从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年轻演员,到成为好莱坞的宠儿,他的演艺生涯展现了非凡的实力和广泛的认可。导演布莱恩·海尔格兰德曾在采访中表示,“像希斯·莱杰这样的人物,通常每50年才会出现一次。”这无疑是对他演技的极高评价。
1979年,希斯·莱杰出生在澳大利亚珀斯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和许多同龄男孩一样,年幼的希斯也深深着迷于DC漫画中的蝙蝠侠形象。在他童年的照片中,经常能看到他穿着简陋的蝙蝠侠戏服,在后院奔跑玩耍的样子。这个澳洲男孩怀着一个简单的梦想:有朝一日能在银幕上演绎这位哥谭市的黑暗骑士。 时光飞逝,2007年的一天,这个童年的梦想似乎离实现更近了一步。当时已经成为好莱坞新锐导演的克里斯托弗·诺兰,正在筹备《蝙蝠侠:黑暗骑士》的拍摄工作。诺兰找到了希斯·莱杰,但出人意料的是,他想让这位年轻演员出演的不是蝙蝠侠,而是反派角色"小丑"。 在试镜当天,希斯·莱杰带着自己的想法来到片场。面对诺兰,他试探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请求,表达了想要尝试蝙蝠侠角色的愿望。经验丰富的诺兰并没有直接拒绝,他向希斯介绍了当时竞争小丑角色的其他演员,包括著名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实力派演员保罗·贝坦尼和奥斯卡得主阿德里安·布劳迪。 在随后的交谈中,诺兰向希斯分享了他对电影角色的独特见解。他认为,在一部优秀的作品中,反派角色往往能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甚至能够超越主角的光芒。这番话让希斯开始重新思考小丑这个角色的魅力和潜力。最终,希斯·莱杰接受了这个挑战。
2005年,希斯·莱杰出演李安执导的《断背山》,这部影片成为他演艺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影片因为涉及同性恋题材,在当时并不被看好,许多人认为,参演该片的演员可能会遭遇职业上的严重打击,甚至有人预言这将是演员们演艺生涯的终结。然而,影片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并获得了八项奥斯卡提名,最终摘得三项大奖。 在2006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主持人曾提议让希斯与杰克分享一些根据《断背山》所创作的搞笑段子,然而希斯·莱杰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提议,他认为这部影片并不是用来做笑话的。“对我来说,这不是笑话,我不想以此开任何玩笑。”他曾在影片宣传期间表达过类似的看法,他强调:“这部电影不是关于流行病或病毒,我们展示的是两个男人之间的爱。” 他认为,这种爱与异性恋之间的爱一样坚固、纯洁且有感染力,影片不该遭受负面批评或被轻视。每当有人以戏谑的态度对待这部电影时,希斯·莱杰总是严肃回应:“这部电影是关于爱的,仅此而已。”杰克·吉伦哈尔回忆起这些时,也不禁感慨:“这就是我爱希斯的地方。” 希斯将原本难以理解的小丑角色演绎成了一个既让人畏惧又令人尊敬的形象。网络上曾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他因过于投入小丑角色的演绎,而无法脱离角色,最终导致精神崩溃,甚至因抑郁症的折磨选择了自杀。然而,这种说法在后来被否定。 希斯的姐姐透露,希斯实际上非常享受扮演小丑的过程,并曾计划继续拍摄小丑相关的电影,因此小丑并不是导致他死亡的根本原因。希斯的父亲也表示,儿子的死因并不是由别人引起的,而是由于服药过量所致。尸检报告证实,希斯死前曾同时服用安眠药和其他处方药,总共六种药物,这些药物的混合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