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独角兽企业比较多的城市,它的经济比较活跃,投资人、企业家看好,而且广州这些独角兽企业大都是高科技企业,或者科技含量很高的企业。
很多人对广州的印象就是广州是一座美食之城,这当然也没错,但是,这只是广州的诸多标签之一。
很多人不知道,广州也是一座实力强劲的科技大城,而且在国际上的排名还相当靠前。
2025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透露:
2024年广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首次超千亿元,科研城市排名跃升全球第八位;
独角兽企业增至24家、数量居全球城市第九。
一个全球“第八”加上一个全球“第九”已经足以证明广州作为科技大城的咖位,但广州的科技含量远不止于此。
01广州对科研支持力度处于第一档
“科研城市排名跃升全球第八位”的含金量如何?这可是权威机构出的排名。
2023年底,全球知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在线发布《自然》增刊《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其中全球领先科研城市及都市圈最新名单显示,广州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跃升至全球第8位。
根据自然指数所追踪的82种自然科学期刊上的科研产出情况,中国科研城市在自然指数中的表现持续上升。
广州近年来从2018年的第15位,至2022年首度跻身全球前10强,2023年再进2位,已赶超东京都市圈和巴黎都市圈,不过,大名鼎鼎的纽约都市圈、波士顿都市圈、旧金山湾区在广州前面。
应该说这个含金量是够高的。
▲广州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
“2024年广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首次超千亿元”也是一个标志性突破,截至目前,去年只有北上广深的研发投入是超过千亿元的,杭州尚未公布数据。
因此,广州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处于中国第一档,这是毫无疑问的。
正是因为广州在科技方面的突出表现,助力了广州继续提升在全球的综合排名:
2024年底,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之一的“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2024年世界城市体系排名,广州位居第22位,排名大幅提升,稳居世界一线城市,也是广州在该榜单上的最高排名。最新排名中,中国一线城市有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台北、深圳六个。
GaWC对城市进行排名的考量因素包括:
是否具有国际性并为人熟知;是否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且具影响力;是否拥有相当大的人口;是否拥有重要的国际机场;是否拥有国际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公司总部和股票交易所,并对世界经济起关键作用;是否拥有蜚声国际的文化机构,如博物馆和大学;是否拥有大型且繁忙的港口等。
广州的综合实力,包括科技实力在继续前进,因此在全球的排名也在继续前进。
02广州独角兽企业数量全球第九
广州在2024年的重要新闻之一是“独角兽企业增至24家、数量居全球城市第九”,这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增加意味着什么?
独角兽企业是投资行业尤其是风险投资业的术语,通常指那些创办时间相对较短、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新创业公司,少部分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不仅是优质和市场潜力无限的绩优股,而且商业模式很难被复制,广泛分布于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新消费、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最初是美国牛仔风投的创始人兼风险投资家李艾琳在2013年提出的。
也就是说,一个独角兽企业比较多的城市,它的经济比较活跃,投资人、企业家看好,而且这些企业大都是高科技企业,或者科技含量很高的企业。
简而言之,独角兽企业的数量是一个结果,是城市营商环境、研发投入、高校资源、资金募集、人才汇聚等诸多因素汇聚的结果,只要诸多要素优秀,结果肯定是比较好的。
▲希音
广州这个“全球第九”的来源是哪里?
2024年4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年全球独角兽榜》,广州市有24家企业上榜,位居全球城市第9、全国城市第4,总量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十大独角兽广州占2席,分别为希音(第3)、广汽埃安(并列第10)。广州2024年有立景创新、库洛科技、中科宇航、中芯种业、黑格智能、云舟生物共6家新上榜企业,占广州2024年榜单数量的四分之一。
广州独角兽企业增量居全国第2(仅次于合肥增量3家)。
合肥近年来风头很劲,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广州去年的独角兽企业增量仅次于合肥。
事实背后的数据是:2023年,广州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43%,创近十年最大增幅,去年破千亿,广州在研发上投入力度越来越大。
无论是科研城市排名,还是综合排名,以及独角兽企业数量都在佐证广州是一座科技大城,但这只是广州科技实力的一部分数据而已。
03广州“双万亿”科技含量更高
就产业比例来说,广州的新兴产业其实一直在扩大比例。
2024年,广州“3+5”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超万亿元,占全市GDP比重提升到32.3%。
(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五大新兴优势产业涵盖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轨道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数字创意)
▲广州生物岛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个“32.3%”是占整个大盘子的32.3%,不是占工业这个盘子的32.3%,所以说,比例已经相当高,但是未来会继续提升。
仅从这个比例来说,广州当然是科技大城。
其中,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产业去年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5.8%、7.5%,服务机器人、模拟芯片、集成电路圆片、液晶显示屏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2.0%、23.7%、68.9%、2.3倍。
关键是现金流也还可以,从外贸数据来看:
重点出口商品中,汽车(含底盘)出口形势较好,增长41.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增长11.7%,其中光电、生物、材料、航天航空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分别增长27.3%、30.6%、63.1%和73.8%。
也就是说,广州的科技产品不但造出来了,而且卖出去了,更重要的是这个变现的速度是双位数增长的。
▲广州港
2024年,广州的消费和出口继续破“双万亿”,保持“双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万亿元、进出口总值1.12万亿元。
但实际上,广州2024年的“双万亿”已经不是此前的“双万亿”,结构已经变了,科技含量更高,更多的高科技广货正在通过各种渠道跨江过海,满足了消费者需求,也为广州企业赚回了钞票。
在此要特别说一句,在2024年的复杂情况下,广州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继续保持增长的,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各行各业以及科技行业都做出了贡献。
04广州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全国第二
众所周知,全球首家“三证”齐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企业、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全球自动驾驶出租车第一股均出自广州。
关于广州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实力,前两天,我们已经讲了,今天说说广州的低空经济的实力。
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广东省提出到2026年整体规模超过3000亿元;广州计划到2027年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左右。
广州为什么有这个底气?
两大原因,即数量优势和头部企业优势:
数量方面,广州拥有从事低空经济的企业4200多家,全国排名第二,在集成测试、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材料、卫星导航通信、工业级应用等领域具有先发优势。
头部企业方面有小鹏汇天、亿航智能、广汽集团。
去年,全球首个用流水线生产飞行器的量产工厂——小鹏汇天飞行汽车智造基地在广州开发区动工,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的飞行汽车工厂,规划年产能1万台。
刚刚过去的央视春晚,亿航智能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两次精彩亮相。从武汉分会场气势磅礴的“七机联飞”,到零点倒计时前广州塔旁的“双机共舞”,这个全球首款获得“适航三证”的无人驾驶载人eVTOL,再次向世界彰显着广州低空经济的实力。
▲亿航智能EH216-S
去年12月18日,广汽集团正式发布全新飞行汽车品牌“高域/GOVY”及第二款飞行汽车产品GOVYAirJet,未来航程有望达400公里。
▲广汽“高域”及第二款产品GOVYAirJet
三大广州企业都有自己的“绝活”,这在全国并不多见,属于绝对的一流。
所以说,广州是科技大城,是有实实在在的产品以及巨量的经济规模在支持的,而且增速相当不错。
但这还不是广州科技实力的全部,前述报告明确提出,广州要推进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个“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就明确重点发展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
包括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软件与互联网、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人工智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生物制造、时尚消费品、轨道交通、船舶与海洋工程、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
按广州目前的科技实力、科研城市排名、综合实力、研发投入、头部企业实力而言,广州在科技方向上继续实现突破,并且形成更大的产业规模是大概率事件,我们可以期待一个“含科量”更高的广州。
WD
广州以前靠广汽,现在靠自来水公司(水质净化,香港特首李家超还过来参观学习)。科技公司多是名气较小的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