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末的一场教育变革——大学扩招,让无数普通学生也有机会摸到了大学的门槛。然而

焰墨绘事 2025-02-21 19:23:35

上世纪末的一场教育变革——大学扩招,让无数普通学生也有机会摸到了大学的门槛。然而,这场教育盛宴带来的成果,是否真的如想象中那样灿烂,值得我们细细思量。

大学扩招的初衷无疑是美好的,更多的家庭通过教育改变命运,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为未来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当千百万的学生走出象牙塔,他们带来的不只是知识的增量,还有思想的活力和创新的动力。确实,有不少人在新能源、环保技术等领域大展拳脚,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然而,随着大学文凭变得司空见惯,当年的骄傲渐渐成了一张普通的纸片。如今,不少本科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频频碰壁,曾经的“金钥匙”不再灵验。许多雇主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经验,而不是一纸文凭。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也加入了求职大军,使得原本就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更加拥挤不堪。考研成为不少大学生的选择,希望通过获得更高学位来提高竞争力,但即便如此,依旧有人抱憾“毕业即失业”。

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认真反思,如同葛剑雄教授指出的那样,是否真的有必要培养如此庞大数量的大学生。如今的社会,并不只有高级技术人才才是不可或缺的,技工、服务人员同样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们的教育体系却存在一定偏向,热衷于培养书面的高材生,却忽略了对实际操作型人才的重视。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让许多学生早早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不得不参加各种补习班来保持竞争力。从长远来看,这不仅让学生失去了个性和创造力,也让整个社会的就业结构变得越来越不平衡。

最终,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学历贬值固然是时代的趋势,但我们应该考虑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以及学术和技能培训的平衡中做出更智慧的选择。只有当我们认识到每一个人在社会上可以发挥的不同价值时,才能真正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发展。大学扩招究竟是福还是祸,不在于单纯的录取人数,而在于能否让每一个年轻人都充分发掘出自己的潜质,找到合适的位置,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0 阅读:8
焰墨绘事

焰墨绘事

洪宇辰说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