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饮食上,也是中国的亲儿子。啥?日本不是爱吃生鱼片和烤肉的吗?这能是中国的饮

佳森说世界 2025-02-21 18:27:23

日本在饮食上,也是中国的亲儿子。

啥?日本不是爱吃生鱼片和烤肉的吗?这能是中国的饮食习惯吗?诶,还真的是。

日本的饮食习惯,就是从中国学过去的。中国有个成语,叫脍炙人口。

这里面的“脍”,指的是切得很细的肉或者鱼,一般来说,大多是生鱼片或者生肉丝。

在古代,做“脍”那可是非常考验刀工的,得把食材切成特别薄的片,或者特别细的丝,这样吃起来口感才鲜嫩爽滑。

“脍”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诗经·小雅·六月》里写着“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当时“脍”已经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了。

到了秦汉时期,吃“脍”的风气特别盛行,马王堆汉墓遣策里就记载了好多能用来做“脍”的食材。

再到唐宋时期,“脍”更是常见,不管是宫廷里的宴席,还是普通老百姓的家常便饭,都能见到它。很多诗人的诗词里也经常提到,像李白、王维、白居易他们的作品里都有相关描述。

再说说“炙”,它的意思是烤熟的肉,制作方法就是把肉直接放在火上烤,烤的时候,根据个人口味撒点盐、花椒这些调料。

“炙”的历史也不短,商周时期,它就是贵族们特别喜欢的美食,常常被当作祭祀用的供品,也是贵族阶层才能享用的高级料理。

到了秦汉,烧烤在全国都流行起来了,据说汉高祖刘邦就特别爱吃烧烤,经常用烧烤的鹿肝、牛肚下酒。皇帝都喜欢,下面的人自然纷纷效仿,烧烤也就越来越受欢迎。

而且,那时候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很多香料,这让烧烤的味道变得更加丰富,烤串也迅速流行开来。唐宋时期,“炙”依旧深受大家喜爱,唐代烧尾宴里有一道名菜叫光明虾炙,就是一道很经典的烧烤菜品。

这些饮食方式大概是在隋唐时期大量传入日本的。当时,日本派了很多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制度和技术,饮食文化自然也在学习范围之内。

像日本的生鱼片、寿司,它们的雏形其实就是从中国古代的“脍”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的生鱼片制作工艺传到日本后,和当地的食材、饮食习惯一融合,慢慢就变成了现在日本料理里很有代表性的生鱼片。

寿司也是一样,一开始它可能就是一种方便携带和保存的食物,到了日本之后,经过当地人的改造,就形成了现在多种多样的寿司文化。

还有日本的烤和牛,和咱们古代的“炙”也有很大关系,都是把肉放在火上烤,虽然在调料和烤制技巧上有些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对烧烤这种烹饪方式的传承和发展。

说白了,日本的饮食文化,本质上,就是中国小迷弟的cosplay行为。哈哈哈!

0 阅读:0
佳森说世界

佳森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