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各区县名字的由来 大同市 唐时,在此地设立大同军节度使。宋辽时期,大

丁仪聊趣事社会 2025-02-21 17:58:06

大同市各区县名字的由来 大同市 唐时,在此地设立大同军节度使。宋辽时期,大同处于边境前线,属辽。辽在此时已十分倾向于汉化。在此设立大同府,属辽之西京。寓意表达了夷华已融,天下大同。 1:平城区 2018年,国务院改大同市城区为平城区,因北魏时平城曾是国家的首都,故以平城为名。 秦属雁门郡,西汉首设平城县。公元398年,北魏都平城。隋为云中县,辽设大同府,为其西京。明清属大同府。 平城区经济发达,白登山之围就发生在这里。 2:云冈区 著名的云冈石窟坐落在此,故名云冈区。 秦属雁门郡,北周属云中县。明清时属大同县。2018年设立大同市云冈区。 云冈石窟驰名天下。云冈区的风能丰富。 3:新荣区 1972年,设立新荣区。因其区政府驻地位于新荣公社,故名。也寓有社会主义新时代欣欣向荣之意。 原属察哈尔省,解放后,察省撤销,属大同市,左云县管辖。1972年设区。 新荣区既是革命文物保护区,又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 4:云州区 2018年撤销大同县,设立云州区。大同县古称云州,是幽云十六州之一。为了传承古文化,故名。 秦置平城县,北周设云中县。唐设云州,辽时,设大同县。明清沿袭。2018年撤销大同县,设立云州区。 云州区是沟通三晋与华北,东北,西北的重要枢纽,交通十分便利和重要。 5:阳高县 明初,设立阳和卫所,清时合阳和卫所和高山卫所为一,取名阳高卫所,雍正时,改卫所为县,名阳高县。 战国时期属赵,首置高柳县。金属白登县。清首设阳高县。 阳高县的四大支柱产业分别是:畜牧,杏果,蔬菜,杂粮。 6:天镇县 因该地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汉时在此修筑有“新平堡”要塞。明朝时,在此地建有多个卫所,其中有“天成卫",“镇虏卫",清统一成为多民族的国家之后,合二卫为一卫,称天镇卫,雍正年间,改卫为县,名天镇县。 战国时期赵首设延陵县,晋属广牧县,唐属玉泉县,明属大同县,清首设天镇县。 天镇县有慈云寺,新平堡玉皇阁等名胜,值得一游。 7:广灵县 因其境内有广灵泉,故名。 古属代郡,辽设广陵县,金改广灵县。 广灵县有汉白玉石林,小悬空圣泉寺等著名景点。 8:灵丘县 赵武灵王墓在该域之中,名灵邱,西汉首置灵邱县。在全国地名普查后,改为灵丘县。 秦属代郡,西汉初,置灵邱,1990年,定名灵丘县。 灵丘县是山西省的苦荞麦之乡。 9:左云县 明洪武二十六年,在此地设立左卫和云川卫两个卫所,55年后的1449年,合两卫为一卫,名左云卫,清雍正年间,变卫为县,设立左云县。 秦属雁门郡,汉设武州县。明初设大同左卫,清置左云县。 左云县地势高峻,拥有明长城等旅游景点。 10:浑源县 浑河发源于此,故名浑源。 秦置崞县,北魏属崞山县。唐首设浑源县。 1993年,浑源县被评为“省部级文化名城”。北岳恒山是浑源县最大的对外名片。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 阅读:49
丁仪聊趣事社会

丁仪聊趣事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