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才是毛主席的封神之笔,入选美国军校教材

文史达观 2025-02-21 11:42:56

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才是毛主席的封神之笔,入选美国军校教材 · 1960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时,对毛主席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的指挥赞誉有加。 而主席却谦逊地表示,“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 四渡赤水,作为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途中的决定性战役,不仅让红军血脉得以延续,更创造了世界瞩目的军事奇迹。 四渡赤水之战,红军以3万之众对阵国民党40万大军,其险、其奇、其功,皆令人叹为观止。 此役展现了主席的高瞻远瞩和卓越策略,后来甚至被美国西点军校选为教材,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 西点军校的将军们曾无数次在沙盘上复盘推演,得出的结论是:除非使用现代化武器,否则国民党军队根本无法取胜。 · 一渡赤水时,红军因情报翻译失误而面临被包围的险境,主席果断决策,放弃原定计划,从土城、元厚一带西渡赤水,转向川南,成功避免了重大损失。 二渡赤水,主席运用《孙子兵法》中的“避实就虚”之计,重返遵义,歼灭敌军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重大胜利。 三渡赤水,主席为了迷惑国民党军,故意让敌人侦察机发现红军行踪,并派出一个团冒充主力,向古蔺方向前进,同时不断发电波信号。 那一策略成功吸引了国民党军的注意力,为四渡赤水做好了铺垫。 四渡赤水时,红军主力突然第四次渡过赤水,极速南下,直抵乌江北岸。 随后,留下第九军团迷惑牵制敌军,主力迅速渡江,拿下乌江南岸。 接着,红军继续留下一部佯攻息烽,主力则南下兵锋直指贵阳。蒋介石在贵阳督战时,被我军的佯攻吓得惊慌失措,急忙调兵遣将。 然而,我军却迅速转向清水河畔,做出要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姿态。 待贵阳危机解除后,蒋介石又立即命令部队向东围堵我军。然而,我军却已趁机向西朝云南腹地进发,最终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层层围堵。 · 如今80余年过去了,但“四渡赤水”这一艺术级的军事战役仍让我们怀思不已。 它不仅是主席熟读兵书、史书后大才的展现,更是老一辈革命家留给我们最珍贵的智慧和谋略。 四渡赤水之战,以其独特的运动战方式和以少胜多的战果,永远镌刻在了世界军事史的丰碑上。

0 阅读:25
文史达观

文史达观

专注国学诗词,解读诸类文化。文史作者,传播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