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美元加仓中国资产
我问了Deepseek,2025年到底是哪个外资机构加仓中国资产,它是这么回答我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深化和资产吸引力提升,全球外资机构加速布局中国资产。以下是近年来(尤其是2023年后)加仓中国的主要外资机构及动向,结合未来趋势分析:
一、全球顶级资管机构
贝莱德(BlackRock)
全球最大资管公司,通过沪深港通、QFII等渠道投资A股,并发行多只中国主题ETF(如iShares MSCI China ETF)。
2023年与建信理财合资成立贝莱德建信理财,拓展中国理财市场。
桥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
达利欧长期看好中国,旗下全天候基金增持中国资产。2023年Q1披露持有阿里巴巴、拼多多等中概股超20亿美元。
高盛(Goldman Sachs) & 摩根大通(J.P. Morgan)
高盛:2023年申请全资控股中国证券业务,计划未来5年向中国业务注资40亿美元。
摩根大通:2024年将中国股票纳入其新兴市场债券指数,推动被动资金流入。
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
2023年获批中国公募基金牌照,推出聚焦新能源、消费升级的主动管理基金。
二、主权财富基金与养老金
挪威政府养老基金(GPFG)
全球最大主权基金,持有约420亿美元中国股票(腾讯、阿里等),2023年进一步增配中国绿色债券。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 & 淡马锡(Temasek)
GIC:重仓中国物流地产(如普洛斯)、新能源赛道(宁德时代)。
淡马锡:2023年投资中国生物科技(药明康德)和金融科技(蚂蚁集团)。
加拿大养老金(CPPIB) & 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
CPPIB:持有美团、京东等新经济股,并投资中国物流基础设施。
ADIA:通过QFII加仓A股核心资产(茅台、招行)。
三、私募与另类投资巨头
黑石集团(Blackstone)
2023年斥资30亿美元收购中国物流资产,并布局数据中心等新基建。
KKR & 凯雷(Carlyle Group)
KKR:投资中国消费品牌(如完美日记)、医疗健康企业。
凯雷:持有麦当劳中国业务股权,并布局碳中和项目。
四、区域重点机构
欧洲资管巨头
安联投资(Allianz GI):发行中国ESG主题基金,2024年规模突破10亿欧元。
东方汇理(Amundi):与农银理财合资成立汇华理财,管理规模超千亿元。
日本机构
软银愿景基金:持续投资中国AI和半导体企业(如商汤科技)。
日资险企(如日本生命):通过债券通增配中国国债。
五、被动资金与指数驱动
MSCI & 富时罗素:A股纳入比例提升,2023年吸引超500亿美元被动资金流入,贝莱德、先锋等通过指数基金布局。
彭博巴克莱指数:中国国债纳入后,2024年吸引主权基金和央行增持。
六、未来趋势(至2025年)
政策开放:QFII额度取消、跨境理财通扩容,外资准入更便利。
资产吸引力:A股估值低位、人民币债券高息差,吸引配置型资金。
赛道偏好:外资加码新能源、半导体、消费升级等政策支持领域。
总结
除上述机构外,**景顺(Invesco)、普信(T. Rowe Price)、资本集团(Capital Group)**等也在通过多元渠道布局中国。随着中国金融开放提速,2025年前万亿美元级资金流入将更多由 “配置型资金(主权基金、养老金)+ 主动管理(对冲基金、PE)” 共同驱动。